扶苏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回到宜春宫之后始终对田舟有功不得赏一事耿耿于怀。
冶铁司是他从无到有一砖一瓦搭建出来的,水力纺织机械是他耗费苦心做出来的,九原水泥从上到下全是他在筹谋规划。
连修建渭河上的水泥大桥田舟也出了大力气。
此等无双国士,委任尚书之职半点都不为过,甚至这样都愧对了他的才干和勤勉。
通明的灯火下,扶苏又翻出了小号‘桥松’。
他非但要给陈庆正名,还要给秦墨表功。
无论士人认不认可,摆在眼前的功绩都不容抹杀。
意料之内的是,报纸一经面世,立刻引来了轩然大波。
让扶苏猝不及防的是,朝臣这次没给他打马虎眼的机会,当朝质问桥松到底是何许人也?
报纸上浓墨重彩加以表彰的田舟更是被送到了风口浪尖上,文臣一致要求田少府上殿论才。
武将不知道受了哪方高人指点,同样跟着鼓噪拱火。
先是请扶苏重修秦律的时候,把《军爵律》一并修改。
又要朝廷倒查历年的军功封赏,追回额外授予有功将士的田地和钱粮,公平的分给每一个参与战事的民夫、刑徒以及后方打造兵甲的工匠。
扶苏一时间不知所措,虎头蛇尾地结束了早朝,修书一封送往汤古向父皇讨教应对手段,又来陈庆府上请教。
风雪交加的季节,硬是给他忙得焦头烂额,整夜都难以入睡。
——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神仙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本侯这首诗作的怎么样?”
太史官对今冬天气的预测果然没错。
上次降雪刚过了没多久,门外又纷纷扬扬飘起了鹅毛大雪。
水壶在炉子上烧得滋滋作响,冒出腾腾水汽。
内务府的一众骨干愁眉苦脸,时不时发出重重地哀叹,无人愿意起身煮茶添水。
“屋子里挺暖的呀,大家伙怎么都跟霜打了一样?”
“李府丞,你来说说,本侯这首诗可能传世否?”
除了陈庆,在座的唯有李左车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不过与前者不同的是,李左车为了照顾同僚的感情,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还要装出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
“此诗字句朴实无华,偏又妙趣横生。”
“大巧若拙,足以传世。”
李左车起身行礼,借着这个机会畅快地笑了起来。
“田师兄,你为何叹气?”
“莫非是本侯诗作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