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盛京城的文人学子圈,便率先传唱起了一首名为《青城山下白素贞》的歌谣,这歌谣的曲风和盛京城的百姓们以往所听的歌调完全不同,倒是和前些日子传唱开来的《谁料皇榜中状元》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
而不少熟悉音律的文人学子们,也都将这两首完全不同于歌坊里面传唱的歌谣联系到了一起,纷纷赞扬这两首曲调悠扬动人,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妙。
更有那精通音律的文人学子,做出了大胆的判断,他们觉得这两首曲调与现有的任何曲调都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他们认为这两首曲调,应该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而且极有可能这人就是叶长砚和梁靖程当中的一位,亦或者是这两人合作的结果。
子英王府重阳节赏菊宴之后,叶长砚和梁靖程的才情在盛京城内也逐渐传开了来,而盛京城内一些文人学子们的聚会,两人多数时候都会收到请柬,尤其是以乐会友交流音律的聚会,几乎都会向叶长砚和梁靖程发出邀请。
当然叶长砚和梁靖程也不是什么聚会都去参加的,毕竟国子学的课业繁重,两人又是国子学的内班生,出入国子监并不是太过自由。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盛京的文人学子间,便流传起了一种传闻,说是去年受追捧的《白娘子》和眼下爆火的《女驸马》都出自叶长砚或梁靖程之手。
但每当有人提及的时候,叶长砚虽没有承认,但似乎也没有太过极力的撇清自己和这两部书的关系,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许多人都相信这两部书即便不是出自叶长砚和梁靖程之手,那必然也和这两人有着某种关系。
由于有了《女驸马》和《白娘子》这样持续的谈资,盛京城原本那股压抑沉闷的气息也逐渐消散开去,夏秋季节爆发的洪灾也在逐渐的淡出盛京城百姓们的视野。
当然,对于京畿外围遭受洪灾重创的各个州府来说,因洪灾而造成的创伤远没有就此弥合,当地的生产生活也在快速恢复,灾后重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调任到叙阳府任同知的王心宽,这几个月忙得脚不沾地,每天累得倒头就睡,翌日又是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比起在京城任吏科都给事中的时候,虽然苦了很多也累了很多,但他却感觉无比的充实,自己的成长那是在盛京所远不能及的。
被调任到巢州任通判的吕格昂,也有和王心宽同样的感受,虽然自己在巢州并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他却在这里脚踏实地的为百姓们做着一件件的实事,感觉自己活得特别充实。眼下巢州的灾后重建正在关键时候,而家中的小儿子也才不过半岁,他打算待到开年之后,再把妻儿接到巢州来安顿。
升任为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的季匀廷,这段时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由于自己的前任宋章在这个职务上干了多年,盘根错节的关系错综复杂,而这个位置又涉及一众武官最直接的利益,习惯了和文官打交道的季匀廷,一下子切换到和一众勋爵在身的武夫打交道,还真是一言难尽,不过他也知道宋章留下的积弊丛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跟这些武夫打交道让季匀廷很是头疼,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底线,尽管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但他却按照自己的步骤,在有序的推进着自己的工作。
赵慕白被调任到监察院升任右佥都御史后,在监察院熟悉了一个多月,便接到陛下旨意,奉命安抚地方,主要巡抚的区域集中在京畿外围遭受洪灾的各个州府,奉皇帝之命,安抚百姓、赈济灾荒、督察地方政务等,代表朝廷对地方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帮助维护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秩序。
在京畿外围灾区重建初见成效后,河西布政司传来外族扰边的消息,赵慕白又领命奔赴河西布政司,负责提督当地军务和粮饷等事务,协调地方的军事和后勤工作,保障军队的供给和作战需求,确保河西广袤的边关安全与稳定。
赵慕白三十出头的年龄,连续被陛下两度调去巡抚地方,明眼人都看出了赵慕白在这个右佥都御史的位置上怕是待不了多久,或许不久的将来,他的品秩就要直追他那大师兄而去,位列朝中大员的行列。
当初大大出乎各方预料,从一个不起眼的大理寺左寺丞一跃升任吏部右侍郎的朱玉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吏部上下都相处融洽了起来。
同样是新官上任的吏部尚书童仲钦,却不大权独揽,而是很好的将自己的职责与左右侍郎的分工和搭配结合了起来,童仲钦坐镇吏部不久,整个吏部的风气和运转效率,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过往那些跑官、要官、送礼、走后门的情况,早已销声匿迹了。
吏部左侍郎洪敬贤,原先身为右侍郎的时候主要负责组织考课、拟定奖惩以及管理俸禄的发放等事宜,童仲钦觉得他对那一块驾轻就熟,于是让他继续负责官员考核与奖惩还有俸禄管理等工作。
身为吏部右侍郎的朱玉春,则主要负责协助童仲钦,铨选官员、考察候选官员,以及核定官员品级等事务。相当于承担起了,原先落马的吏部左侍郎潘泰臻,把持已久的官员任免与选拔,还有官员品级管理那一摊子事。
如今是朱玉春还是陛下钦点,能参加小朝会的少数三品官员,也是固定参加小朝会的官员名单中,最年轻的一位,虽然朱玉春的资历尚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陛下对朱玉春的看重和信任。
原先各方势力对童仲钦都看走了眼,没想到童仲钦老成持重的表面下,处事竟一改以往的风格,变得杀伐果决了起来,自从童仲钦坐镇吏部以来,各方安插在吏部的人员除非不越界,但凡做出一丝一毫逾矩的动作,就会被果断的扫地出门。
吏部文选清吏司的郎中,因为在海西布政司一个从六品经历的铨选中,在候选人的名单中悄悄做了一个很小的动作,结果就被揪了出来,直接就地免职,还牵扯出三皇子一系的好几位官员,三皇子因此也遭到皇帝训诫,被罚闭门思过一个月。
如今的吏部,被童仲钦打造得像一个铁桶一般,现在各方想要在吏部安插眼线、探听消息,简直难于登天,在人事上没有了话语权,对于各方势力的掣肘,那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