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霹雳雷珠横空出世 蒸汽模型初现人间

经过大少具有煽动性的语言鼓励,最后加入电气兴趣小组的人数足有七位。

程风任命冯小宝为组长,刘大能,刘大丫为副组长,宋百羊、向奇、侯如燕,贾云道为成员。

有了专业的学习人员,程风有空就组织他们到各外去学习参观发电机各种零配件的生产方法。

为了让这些同学非常具体的学习到全面的知识,单是让他们观摩学习零配件的制作,都让师傅们前前后后做了整整五十套零配件。

要不是小块的磁石不够,切割不了五十对磁石,程风又舍不得那三块大磁石,都能组装出五十台发电机了。

为了让这些同学了解,那铜丝是怎么拉出来的,刘永福足足的把那铜锭都拉没有了十一锭,总重量高达一千一百斤。

现在的大少,有一大堆的零配件来让这些同学熟悉发电机的组装过程。

另外还有很多如头发丝细铜丝来制作电磁点火管,兴趣小组在组装电机之余,也学着制作了大量的点电磁火管。

为了解决电线没有外皮的问题,程风还异想天开的,让同学们用棉纸条来包裹在铜线外面作为绝缘层。

虽然费工费力,还不是特别的好用,但也基本解决了铜线的绝缘问题。

六月十五日,程风来到船厂查看新船建造进度。

这条船是程风做了很多重新设计的综合指挥舰,建造进度程风非常的满意,并对新舰提出了改造意见。

要求新舰增加电力照明系统,就是在船舱里铺设电线,安装开关。

虽然船厂的人不知道在船上铺那么多包裹着纸的铜线有什么用处。但,既然是东家提出的,那就安排。

反正他派得有人来负责指导铺设,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不过是增加一些带槽子的木条子而已,工作量并不大。

六月二十五日,在程风的引导和琉璃车间的配合下,电气小组制造出了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石墨灯泡。

但是在验证石墨灯泡的使用效果的时候,程风却发现无论手摇发电机摇得的速度有多快,那石墨灯泡总是像闪光灯一样,忽闪忽闪的,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少一次性加上了五台手摇发电机同时发电,才让那石墨灯的频闪稍微缓和了一些。

大少很头痛,这是没有整流器的结果啊,可现在哪里做得出整流器来。

可好在现在用的电是直流电,整不出整流器来,那就想办法整铅酸电池。

甭管那电池能不能存电,能存多少电都不重要,只要能用电池来替代镇流器的作用也行。

但是要搞成铅酸电池,就得搞硫酸,这又是一个麻烦。

程风叹息:“这就是工业体系啊,想解决一个小的问题,就得先解决一大堆大的问题。

能把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解决好,那工业体系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体系了。”

不过还好,自己并不是要大规模的生产,只是需要一些来做个实验而已,那就在实验室里提取一点少量的硫酸。

好在现在实验室里,瓶瓶罐罐的不少,蒸馏器具也完整,想制作几斤并不难。

程风先指导陶三约师傅烧制了六个长方形的瓷器盒子,又用铅铸造了三十六块铅质网格板,有了铅质网格板,这才有了蓄电池的正极。

还委托药堂收购了五十余斤黄丹。

为了把这些黄丹溶解成氧化铅溶液,程风也是想尽办法,才成功加工出三十六块氧化铅网格板。

又去铁器车间要了一大块石棉布贴在铅网上,做为正负极隔板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整整十天的时间,直到七月初六,终于做出了六块简易版十二伏铅酸电池。

把这六块电池又是并联又是串联的,做出了一个三十六伏的电池组,把这个电池组安装在发电机与电灯之间,起一个储能和整流的作用。

果然,通过电池组之后的电流稳定多了,就算是在电压不足的情况下,那石墨灯也只是亮度变暗,不再一闪一闪的。

至于这组电池的储能效果,那就别提了,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是,至少解决了整流器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手摇发电机,功率低电流小,只有一千瓦左右的功率。

大少搞手摇发电机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火箭炮点火的方式,并不是用来提供照明的。

点亮一盏两盏灯泡还勉强,多了肯定是不行的。

现在有了可以当镇流器用的铅酸电池,大少觉得可以制作大功率的垂直风力发电机装在指挥舰上去。

程风认真的计算了一天,决定制造三台九十六伏五千瓦功率的垂直风力发电机。

虽然三十六伏才是安全电压,但低压电流用于照明还是不合适的。

九十六伏直流电是目前能做到的最高安全电压,是用于照明最好的选择。

之所以制造五千瓦的直流发电机,主要是五千瓦的发电机重量不大,正好可以安装在桅杆顶上。

而一条船上最多一百二十个房间,十五个千瓦的功率只用来照明,每个房间能分到一百二十五瓦的电流,足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况一个二十五平方的房间,不可能安装一百二十五瓦的石墨灯泡。

毕竟石墨灯泡的发光源是电弧光。耗电高,温度高,光线强,装二十瓦的就已经很亮了。

这么一算,全船照明总功率也超不过三千瓦。

算上发电机功率损耗,电路损耗等等, 一万五千瓦的发电功率,只要能正常发出四千瓦的电来,一切都可以解决。

工业品嘛,不就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嘛,多大点事。

一点一点的做,一点一点的改,总有一天小发电机就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的大发电机的。

有了腹稿,程风只花了两天就把新式发电机的各种配套零部件图纸送到了各生产车间。

过了七夕节,向阳,红旗,实验三村开始秋收,青山堡总算是有了如山般的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红薯和马铃薯也开始进入正式进入青山堡各食堂的常用食物。

总算有了酿酒的原材料,程风也去了新建的酿酒厂,找吉日格勒商议用红薯和玉米酿酒的方法。

没想到在酒厂见到了去年帮忙送牛马过来的蒙古牧民一家。

程风好奇啊:“这位大叔,你们不是回蒙古去了吗?你家怎么会在这里?”

那蒙古汉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用不太流利好汉语说道:“尊敬的公子老爷,小人一家本来是要回去的,听吉日格勒大哥说他家要在这里帮公子老爷家酿酒。

正好我家也会酿酒,这里吃饭又管饱,小人一家就没有回去。”

听着蒙古味十足的语调,程风差点笑出来声来:“这位大叔,你留下来了,那你家人怎么办?你不管他们了吗?”

“不用我的,我有哥哥,哥哥会照顾好的,我好老婆,两个孩子都在这里,我的不提心的。”

“那好吧,欢迎大叔一家留下来,那大叔可有名字?”

“有的,有的,小人叫乌格木,老婆齐齐格拉姆,儿子乌哈在书院读书,女儿乌兰云朵还小。”

程风嘿嘿一笑:“乌格木大叔一家都是好名字,既然大叔你也会酿酒,那咱们一起进去,找吉日格勒大叔商量商量,用红薯和玉米用酒的事。”

七月二十日,沁水河船厂来了一支舰队,五条护卫舰,一条小鸟船。

当程风得到消息,赶到马栏湾码头时,就看见五艘军舰并排停靠在码头上,舷号为:3005到3009号。

分别大半年,大少再次见到杜祖恩,杜祖德兄弟俩。当晚,程大龙,冯显,姜云升等热情的招待沁水河船厂师傅们。

晚饭后,杜祖恩详细的汇报了沁水湖船厂最近半年的情况。

在听完汇报后,程风给了杜祖恩三套图纸:“杜爷爷,这是三种专业船舶的图纸,分别是两栖登陆舰,综合补给舰,人员运输舰。

三种型舰都是在护卫舰的基础上改进的,除外观同护卫舰相同外,内部取消了大多数的隔层,结构更简单些。

就是登陆舰需要的栈桥船比较多,两艘登陆舰一共需要四百八十条。栈桥船虽然不大,但数量很大,不过你们沁水厂师傅多,造这种小船应该不难。

沁水有五座船坞,你们下半年的任务就是造两艘两栖登陆舰,二艘人员运输舰,一艘综合补给舰,如果能在过年前打造出来最好,能赶上使用。”

杜祖恩打开图纸看了看总图,整体和护卫舰没什么两样,只是把五层甲板改成了四层,取消了中间的绝大部分隔层,总工作量起码减少三成。

杜祖恩叹了口气:“打了一辈子的船,还是没见识,今日才知道,原来船和工匠一样,还分使用类型的,什么样的船干什么样的活,竟然还能分得如此清楚。”

又查看了栈桥船后笑道:“少爷就放心吧,这些改动是减少工期,用工时间肯定比护卫舰缩短三成以上。

这些栈桥船嘛,同小鱼船差不多,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打造,数量虽多,但是工艺简单,费不了多少事。”

程风笑笑:“那这事就麻烦杜爷爷了。”

杜祖恩忙摆手客气道:“少爷太客气了,这本是俺们份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