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造纸厂,一路风风火火来到向阳新村,这时候正值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村民们都在树下乘凉,这时候就算是挑水浇地也没有什么用。只能等到下午太阳偏西之后,大家才能再次拼命挑水,把这些地都再浇一次。
最近这半个多月,村民们为了挑水保苗,一天也不敢停歇,真的是累的不行,也只有在这中午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停歇下来喘一口气。
看见村民们都在休息,程风也没有进村子,拉转车头去了双龙泉处。
双龙泉周边树林非常茂密,加上这里的泉水潺潺,透着一股丝丝的凉意,整个小树林的气温都比外面要低了好几度,感觉还是很凉爽。
很多的村民都在这里的树荫下乘着凉随时观察着那些新作物的状态。当初种植的时候,程风就想到了干旱的时候如何抗旱的问题,所以在种植的时候特意把那些农田都开到了双龙泉的下方。
现在果然起了作用,因为地势稍低,村民把土地周围开出了一条条的沟,两个人一组在旁边用绳子捆着木桶往那沟里扬水,所以这一片的土地,因为没有缺过水,庄稼长得非常的好,这也是村民们用尽的全力保苗的结果。
因为不用一担一担的挑水,所以村民们都在轮换着在扬水,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因为干活的人少休息的时间长,再加上旁边有这么一个凉爽的地可以乘凉。大家还是过得很悠闲。可比上面向阳村,红旗村的村民幸福多了。
大少赶着羊车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些村民们正在这树荫下聊着闲篇。
看着这些清闲的村民,又想起向阳红旗两村的村民,大少觉得不能让村民们顶着大太阳挑水了,必须要搞个水泵出来解决问题。
也没去打扰村民,大少只是如走马观花一般的把这些植物看了一遍,向日葵已经有半人高,西红柿也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辣椒更是快,已经出现了花骨朵,马上就会进入开花期。
那土豆已经长出半尺高的青苗,红薯秧子都爬了有一米来长,程风看了看,每一棵秧苗基本上都有3~4条,长的一米多,短的也有三四十厘米,再过上半个月,让这红薯秧子再粗壮一些就可以扦插了,到时候还能增加十来亩红薯地。
那落花生也已经长了一拳头这么高的苗,看样子长势还是很不错,这一个多月来村民们估计是没有少在这里打水浇地。
因为肥料充足又是第一年栽种,那30多亩玉米真是非常的好,那青苗都长得比自己还高了。看着这玉米的长势,程风心里甚是安慰,只要把这些新物种保下来,其他的小麦地就算是颗粒无收也无大碍。
离开玉米地,远远的看看旁边的水兵营房,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人,于是便直接去了码头。果然在码头上发现了正在这里帮忙卸木料的护卫们。
找到景正荣,了解了一下那三百个老兵的安置情况,千叮咛万嘱咐的叮嘱景正荣,一定要让这三百个老兵吃好喝好住好,先把他们的身体先养一养,最少让他们吃上半个月有油有肉的饱饭,等半个月以后有事情需要他们去办。
看着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问了一下现在的情况,最少要到两天才能全部卸载完。大少也不便去打扰,那码头上人来人往乱糟糟的,大少也怕被人挤到海里去。只远远的站在远处,观看了一会码头的情况后,便直接进了造船厂。
船厂议事堂,负责人徐盛宇,蒙炳刚几人正在和毛永诗商量毛大帅的旗舰改造问题。见程风进来,几个老头子便把大少抱到桌子上坐着听他们的讨论。
大少坐在桌子中间,看着围着桌子坐了一圈的人在那里讨论改造的内容。听来听去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毛永诗要求船舵得改方向机的,驾驶舱都改琉璃窗,舷窗的海贝壳全部拆掉,换成琉璃的。
还有喊话的传音系统,通风系统,会有气笛声的锅炉等,总之就是要照着自己家的船上的东西来改。
大少暗自庆幸这小子不知道自己座船桅杆上有一个大号望远镜,要不然估计也得要自己给他装一个。
这些东西其实程大龙都已经答应了,那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少现在担心的是人手问题够不够。
徐盛宇道:“目前还没有到,主要生产期人手还有多余,腾个二三十人来改装这船没有啥问题。别的都好说,只是这船问题有些麻烦。”
“怎么个麻烦法?徐师傅说来听听。”大少还真不知道这舷窗琉璃有啥问题。
徐盛宇叹了口气:“主要是咱们这里就只有一条船坞,还被咱们的新船所占用了。大帅的这条大福船是三千料的,没有干船坞,咱们根本没办法直接把船拉到岸上来。这船上不了岸,那船舵的改装就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只要其它的没有问题就行,至于那船舵嘛,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是能想到办法在水里解决的。
大不了就在船屁股后面搭一个架子,改好了再把架子撤掉,反正那船舵是木的,万一掉水里也不会沉底不是。”
小主,
其实大少也不想把这条船给他拉到岸上来。这条船都不知道在水里多少年了,那船底的藤壶肯定都堆了老厚一层。把那船拉上了岸,还得花精神花力气去帮它清藤壶,着实的太浪费时间不划算。
徐盛宇叹息一声:“唉,既然小东家都已经这么说了,那老夫只能想些办法了。”
程风也是嘿嘿一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老爷爷你们可都是大匠,这点困难是难不住你们的。”
本来大少来船厂是想找徐大师讨论一些其他问题的,只是让毛永诗一直都在徐胜宇身边,大少也不想把那些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事情说给他听,便把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随便和毛永诗聊了一会闲谈,只说了自己还需要回书院去读书,也让毛永诗在这几天好好的休息休息,留意查看船厂改装船舶的细节问题,等自己修沐了再来领他出去玩。
回到学校,大少在化学实验室的小床上睡了一觉,起床后便开始趴在桌子上画水泵图纸,这是目前非常需要的,要不然村民担水浇地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上午,在学生们出操的时候,程风去给老师,师娘请了个安,说自己还有事情没办完,需要再耽误个一两天。袁可立这两天也想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也没时间来管这小屁孩,自然也就不会管他。
给老师请了安,程风便带着自己设计好的图纸,匆匆的去了五金厂找罗三去了。算了算日子,最多再有两个月,这冬小麦就能够收割了,在这个扬花收浆的关键时刻,万不能让它们被旱死,这自动抽水泵必须要抓紧时间做出来。
把手里的图纸交给罗三,让师傅们先把手里的所有活计都放下,集中精力,用最短的时间打制两台抽水泵。
把制作的各种详细说明,对铁匠师傅们交代清楚,这才到琉璃作坊来找吴正,结果发现吴正还没回来,这让程风有些着急,并让刘永寿马上安排人到巡山所去找吴正,让他马上回来,巡山所那边的事情不着急,先摆一摆。
反正寻山所那边今年也做不了什么事,能把那几千条人命保住就算大功。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青山堡这边,保住几千亩麦田才是大事。
傍晚时分,吴正才从寻山所回来,也没去琉璃厂,直接就到了学校,刚见到程风就开始表现:“少爷听说是你找俺?寻山所那边的事情还没定下来,俺就忙着跑回来了,二老爷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吴正哥哥,等你一天了,巡山所那边的事情摆一摆,今年都别去动。现在有更要紧事,让你烧的那个陶瓷管子现在有多少?”
“打去年冬天开始,俺有空就做哦,有空就做,陆陆续续的也做了有一千多了吧。咋了少爷,那东西现在有用处了吗?”去年少爷上做的那个管子,自己做的不老少,但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东西做了做什么用的,今天少爷才问起了管子的事,想的是有了用处。
乘风排算了一下,一千多条最少也有一千五百米长,应该是够了:“一千来条应该是够了,你到向阳村和红旗村去找两个村长,让他们明天带着人手来,把你做好的那些管子全部都扛到双龙泉那个地方去。
从双龙泉顺着路往上排,一直排到十字路口处。另外在准备半车石灰和粘土,也要运到那个地方去做封口用。”
“少爷放心,马上就去安排好,明天肯定能全部到位。”吴正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操作,但是从少年的安排来看,便知道那肯定跟水有关了。
五月二十八日,在大少的指挥下,一台高大的铁灌子被安放在了水池边,高处的那个细铁管像大象的鼻子一样伸进了池塘的水里,还矮的这一头连上了一条长达一千一百七百七米的半瓷管道。七百八十多个大小接头,全部用粘土石灰做的封泥封死了。
大少看着这长长的非陶非瓷的管道,心里暗暗祷告着,但愿这些没有烧成瓷的半瓷管道比陶的质量好些,中间不要出现漏水透气的地方。
看着众多的村民正在忙着给接口糊封泥。大少心里一直在祷告着,老天爷保佑,等明天封泥全部干透,千万不要有漏气的地方,保佑顺顺利利的一次性就能成功。
五月二十九日中午,程风带着程大龙,罗三,吴正,村长金大力,叶一平等一众村干部来到管道出口处,程风指着管道出口对叶一平说:“叶村长你带两个人守住这个出口,等到水从这里流出来的时候,你就把它堵住,别让水流出来,等到我们那边让你放手的时候你在放手。”
“小东家放心,叶某懂得。”叶一平带着两个村干部留在了这里。一行人顺着管道往下走,每隔50米就留下一个负责检查水管是否漏水,并同时起到传话的作用。
最后来到水泵边,程风指挥着吴正把那封泥先做出,随时准备封口用。然后就让村民们开始打水往那铁罐里添水,很快出口那边传话,水管已经出水,出水口已经堵上。 各站点位的人正在检查是否漏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好运气不错,传来的消息没有发现有漏水的地方,这让程风稍稍松了一口气,那就看最后的操作是否成功了。
最后把罐子里全部装满了水,进水方的堵头都快要顶不住了。这才把那添水口的盖子盖上,让吴正把那活好的封泥砸在了上面,牢牢的把整个添水口全部封死。一切准备妥当,程风这才让人传话,出水口打开水门。
很快铁罐子里出现了轰轰的声音,进水口方向的压力已经没有反而形成了吸力,大少一挥手:“打开进水堵头。”
负责下面监管进水堵头的村民用力的把那堵头从管道里拔了出来,进口处迅速形成了一个水流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