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寻山所地多家当少 新玩意物小功能大

如果一马双人,别人都好说,可那六个女孩可不行,大的都有十五岁,小的也八九岁了。不可能和其他男子同骑一马。

程二虎和姜云升商量之后决定,先回去十骑带着三个男孩一起,快马加鞭赶回去,然后再赶辆马车返回半路来接。大家都觉得如此安排可行,于是十匹马带着十三个人,快马奔驰而去。

剩下来的十匹马十九个人,怎么安排都需要有八个人走路。程风一想反正都需要有人走路,干脆就让姐姐们借这个机会学着骑马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家也觉得这样也行,于是,在大男孩们的保护下,六个女孩开始学着骑马,虽然开始的时候是有人牵着马走,她们骑在马背上,但这也比让她们走路要快得多。

只是因为那马都是给成年人骑的,月儿、无艳,程大妮三个女孩年纪小,腿也不够长,根本踩不到马凳。就这样走了十余里地,桂英、红玉、程丫丫三个女孩就骑出了感觉,他们接过了牵马人手里的缰绳,开始自己独立骑马行走。

程风坐在马背上,看着前面三个年纪小的姐姐骑在马背上,双腿根本够不到马蹬,悬在空中的双腿使不上劲,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自己的重心,心里就开始有了一些想法。

是不是可以在马鞍两边再挂一副短一些的马凳,这样让年纪小的人也可以踩着马凳,并在马鞍的两边大腿的位置,安上两条保险带,把两腿牢牢的固定在马鞍上,这样是不是能够保证学习骑马的时候,只要马鞍不会翻下马背,人就不会从马背上掉下来。

大少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可行性很高,回去应该试一试,要不然自己那匹小红马估计长成大马自己都骑不了。

程风的思想比较的跳脱,天马行空,比较随意。刚想着学马的事,马上就会跳到另外一桩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上去。

这不,刚想起来给马鞍改个装升个级,小脑袋一个急转弯,就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便问抱着自己骑马的老爹:“对了,爹爹,我想起一件事情,我记得咱们从文登县收流民的时候,有四个满脸横肉的乞丐头子,你们把他们弄到哪里去了?”

程二虎想了一下:“你说的可是哪四个矿工,马六,邓彪子,洪狗子,田老二四人?”

程风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应该就是他们吧,反正就是那四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后来听大爷说他们是招远铁矿的矿工,白莲教民乱的时候跑出来的,不敢回去。

听说他们在县城的时候也只是收那些小孩的保护费,但也确实给了那些小孩安全保护,并没有伤害过那些小孩。”

程二虎说道:“他们四人俺们还真调查过,确实没有出过人命,只是人长得有些凶相,看着吓人罢了。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把他们四个收入军户,后来你大爷当了千户之后,就把他们四人调到崖山沟百户所当值去了,今天怎么想起他们四个来了?”

“我记得他们四个原来就是干铁矿的,应该对铁矿比较熟悉,我觉得是不是把他们叫来,让他们到巡山所的那个铁矿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如果他们四个在挖矿上确实有些本事,你就把他们调到你这边来,反正你这里也没几个兵,到时就给他们提个小官,收收他们的人心。”

“这个可以,俺回去就跟你大爷商量商量,先把他们叫过去试试看,如果有真本事,再调他们也不迟。”

父子俩骑在马上,倒也算轻松。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走进右巡所地界的程二虎总算是看到了返回来接人的队伍,四人九马,加上辆马车。程二虎松口气,天黑前总算是能够平安赶回家了。

去了一趟寻山千户所,一个铜板的账都没有查到,搞得大家都精疲力尽,唯一的一点收获就是几个丫头学会了四平八稳的骑马技术。如果能每天都骑一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敢让马儿跑几步。

大少人倒是不累,就是心累的不行。一想起寻山所那十里无犬吠,村村无鸡鸣的破败相,就有些心情不美好,晚上想了大半夜,也没有想出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让那个地方的人不被饿死。

可天启四年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天时地利都不合的时候,想用最小的代价,让他们富裕起来难啊。大少爷想到人睡着,也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早上睡到日上三竿,这才想起来,要到船厂去看看他们加工船龙骨是如何做的。匆匆忙忙的起了床,走出房间便看见已经套好了车,拴在柱子上的羊羊车。

大少的心情突然就美好起来了,自家老爹可真够贴心的,知道自己今天肯定要出门,就已经把车都给自己套好了。

急匆匆来到船厂,只看见船厂里到处都是架好的木架子。每个木架子上都架着一棵十多米长,一米多直径的圆木。有的原木已经成形,成了四四方方的正方体,有木匠正在平面上开槽。

在龙骨大师徐胜宇的解说下,程风总算是知道了木质大船的龙骨是怎么加工出来了。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大船的龙骨必须要一根完整的原木才行。如果船的龙骨必须是一根完整的原木,那么全世界的木质海船都不可能超过三十米。

因为想使用一根完整的三十米长原木做龙骨,那这棵树的直径最少也得四米以上,要想得到一颗头尾一样粗细的三十米长原木,那这棵树的树高最少也要在五十米以上,才能掐头去尾,得到相同粗细的大木,五十米相当于是十七层楼这么高,可世界上哪有十七层楼高的大树可用。

而实际的龙骨做法就是把无数棵差不多大小的树木并列起来,然后用榫卯的方法把它们全部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龙骨结构。不然怎么会叫铺设龙骨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如现在要造的这条船,因为是龙骨长度需要七十米,高六米,宽五米。能得到这个尺寸的龙骨,就是用直径一米五左右,长十五米左右的圆木,修整成一米直径的方木。

用这种一米直径十五米长的原木五条并列,从侧面打入方木卯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十五米长,五米宽的组件,用五组这种规格的组件,用榫卯首尾相连,榫卯处在卡入主肋骨,就能得到五米宽,一米高,七十米长的龙骨组件。

第二层龙骨用同样的组件,只不过第二层的第一组原木是七米五,第二组后才是十五米。这样两层相叠加的时候,第二层第二组原木的中间位置正好在第一层原木的首尾相接处。

以此类推,第一第三第五,结构相同,第二第四,第六结构相同,就能够得到一条完整的,五米宽,六米高,七十米长的龙骨。

再加上每一米五一条肋骨,每三米一层肋骨加肋板,十五米一条主肋骨,加上两层间的甲板,就组成由无数个三角形构成的船底隔水舱。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加上各层的辅助龙骨,甲板,隔板之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船体。

实际上木船的龙骨是从船底一直贯穿到船顶层的,每层船舱之间的墙板其本身也是船体龙骨的一部分。并不是单纯的一根卧在船底的大木这么简单。

大少每天都很忙,只要他愿意,每天要他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这些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别人取代不了的,想找个人跑腿都不行。

在了解龙骨的基本铺设方式后,大少马不停蹄的又去看了双龙泉树荫下的辣椒和西红柿苗生长情况。

看过辣椒西红柿苗的情况之后,又快羊加鞕的跑到新盐场去看盐场是否已经生产。

看见新盐场的晒盐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再有两天就可以出成果,这才放心下来,又匆匆忙忙的跑到琉璃厂看新产品的试制情况。

琉璃厂,各种各样的玻璃片平放在木模板里,一块块木模板摆满操作台,大少是一片一片的抠出来检验,检验的无比认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缺陷都不能放过的那种认真。

看少爷看得仔细,刘永寿笑道:“少爷放心,俺们生产了几百片才挑选出一百片,肯定是一点瑕疵都没有,但凡有些许瑕疵的都回炉了。”

大少查看着刘永寿搬过来的玻璃问刘永寿:“永寿哥哥,你们家可会打锡箔纸?”

刘永寿笑笑:“会啊,铜器匠人都会,打锡箔纸可比打铜板简单多了。”

程风就知道铜器匠人懂得如何打制锡箔纸,但还是确定一下:“这么说永福哥哥,永禄哥哥都会打锡箔纸?”

刘永寿笑说:“俺们铜器匠人用的就是铜和锡,打制锡箔纸自然都是会的。”

大少高兴了:“永寿哥哥,你让两位哥哥多打些锡箔纸来,俺们把这些琉璃片都擦拭干净,一点灰尘不能有,然后把锡箔纸紧贴到琉璃片上去,再把琉璃片放进这模具槽中。你去库房把水银搬过来,把水银倒在锡箔纸上,然后放边上静置一个月后取出就行了。”

“这事简单,俺马上去叫哥哥们干活,只是少爷你这样做能得到什么?”刘永寿对这事充满了好奇心。

大少嘿嘿一笑:“这个我现在不说,等一个月后哥哥自然就知道是啥玩意儿了。”

刘永寿淡淡一笑:“好吧,现在不问,俺找哥哥们干活去。”

程风忙提醒道:“永寿哥哥先把那些特殊的琉璃片搬过来让我先看着。”

“好的,少爷等一下。”刘永寿从架子上又搬下来一木盒子放在程风面前,这才去铜器厂找哥哥们打锡纸去。

程风打开盖子,拿出里面的凸透镜来看,镜片还是可以的,也不知道他们加工了多少块,才得了这几块达到要求的。只是这些凸透镜,单从门窗玻璃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但是对于作为镜片的要求来说,镜片有些发乌,透光性明显不够,程风知道,造成镜片发乌的原因,一是因为石英砂没有精选过,石英纯净度不够,其二是因为现在采用的是对石英沙溶解温度要求比较低的铅玻璃配方。

虽然要求我的温度低了,但是玻璃本身的颜色会变得有些乌黑,严重影响透光性。不过现阶段不是要求高质量的问题,而是先解决好有无的问题,虽然现在的凸透镜透光性不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现在这个玻璃片内部没有气泡,外面没有波纹,已经很不错了,先用这些镜片做几部望远镜出来用着。改进玻璃生产工艺的问题,还是等自己回来之后再说。

等到刘永寿安排好锡箔纸的事回来,大少就让刘永寿抬着放着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箱子去找刘老实,现在需要刘老实的手艺打造单筒望远镜的外壳。

在刘老实处,程风在桌子上画了望远镜的草图,又拿起镜片来比划了半天,刘老实才搞明白。为了不让镜筒之间密封不好,刘老实还提出两节镜筒之用锣纹相联,又能增加两筒之间的稳定性,又能起到密封光线的作用。

其实这些东西只要把原理说透了,做起来很简单。刘老实只是试验了半天的时间,前后改进了十来次后就组装出了第一台单筒望远镜。

虽然还达不到程风心目中的要求,但是因为玻璃的生产工艺比目前西方的玻璃生产工艺要先进的多。所以不管是望远镜的清晰度还是倍数,都比西洋过来的那个天价望远镜要好得多。

只要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那第二台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就更简单了,增加单筒望远镜的安全性,还在望远镜的前后增加了铜质的镜头盖,并且每个盖子都有拴绳手的环,这样就可以用绳索把盖子和望远镜连在一起,防止镜头盖丢失。还可以拴上失手绳,防止望远镜丢失。

到下午吃饭的时候程风已经得到了两只完整的望远镜,一支四倍镜,一支八倍镜。四倍镜拿着还合手,八倍镜的就有些重了,大少拿着都吃力,更别说长时间观望了。

终于有了自己的望远镜,大少开心极了:“刘伯伯,明天我还来,麻烦伯伯把那台最大的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