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风雨兼程,翠谷村的发展瓶颈

1960 年代末,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都搞得红红火火。

然而,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这年春天,天气格外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春雨绵绵。

王大山站在村子的学校门口,望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心中却想着村里的发展问题。

最近,他发现村里的旅游设施虽然经过了改善,但随着游客数量的进一步增加,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周边村子在模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这让翠谷村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王大山回到村公所,再次召集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

“乡亲们,咱们翠谷村这几年发展得不错,但现在又到了一个坎儿上。”

王大山神情凝重地看着大家,“旅游方面,咱们的设施还是不够完善,游客多了就有点应付不过来。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呢,周边村子追得紧,我们得再想想办法,不能让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么没了。”

一位年轻的村干部站起来说:“王支书,我觉得咱们可以再建一些民宿,专门给游客住,这样能提高接待能力。”

王大山点点头:“这是个办法,但建民宿需要不少钱,也得考虑到能不能回本。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一位手工艺人说道:“王支书,我们手工艺品这一块,虽然现在订单还可以,但感觉创新有点难了,不知道还能往哪个方向发展。”

王大山思考了一下说:“我们可以把手工艺品和现代艺术结合一下,比如搞一些手工艺品的创意设计比赛,让年轻人也参与进来,说不定能有新的灵感。”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大家也讨论出了一些问题。

有村民提出:“现在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有点高,而且保鲜也是个问题,好多产品运到城里就不新鲜了。”

王大山皱了皱眉头:“这确实是个麻烦事儿。我们得想办法改进运输和保鲜技术,看看能不能引进一些新的设备。”

会后,王大山开始四处奔波。

他先是去了县里的交通部门,希望能争取到一些改善村里交通的项目,让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

交通部门的领导表示,会考虑翠谷村的情况,但需要村里提供一些配套的资金和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