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楼的铺子开了后,生意就好得出奇,特别是鸡蛋。
两筐鸡蛋,半天时间就卖光了,价钱跟副食品商店里的鸡蛋一样,但是不要票呀。
像那家里有几个职工的人家,他们可能缺一些票,但是钱却是没那么缺的。
这年头吃喝这些价钱都是统一的,轻易不会涨价,三四十的工资就能养一大家子吃喝。
开在家门口的杂货店,卖的还是紧缺的鸡蛋,又不要票,肯定是多买点儿啊。
这样的持续四五天,鸡蛋的销量才下去了,然后 就是店里的干货,坚果之类的开始卖了。
每天都有进项,杜婆子干劲儿十足。
等杜若他们放学后,铺子才关门,连双胞胎在这段时间里都学会了简单的算术。
这边秋天不长,早晚凉得很,杜若每天都提醒奶奶早点儿回家。
杜婆子拉着二宝和妹妹,笑呵呵地说:“铺子里不冷的。等礼拜天,你们在那边砌个灶台,冬天在那里烧火做饭也不耽搁。”
“行啊,就在靠近后门口那边砌一个。”杜若道,“再把收钱的柜台也搬到这边来。等天冷了,你们就围着灶台玩耍。”
“对,就这样。”杜婆子同意,“就跟在后院儿的屋里一样。”
杜若又道:“要不在柜台后面再砌个火炕?孩子在上面玩儿也暖和。”
“行啊,就这么办。”
杜若:“……”
她就是随口一说,这么一改,倒是把这边变成一个经常活动的地方了。
不过,沈离倒是觉得这样挺好,反正这铺子挺大的,现在的货也不多。
那就改吧。
今年的第一场雪很快就到了,育红班也提前放假了。
杜若他们也到了期末考试阶段,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三个孩子倒是每天乐得不行,经过改动的铺子分成了两部分。
高高的柜台后面是火炕部分,孩子们在这边能玩耍打闹,也能安静地看小人儿书。
还能在大炕桌上写字画画儿,玩得可好了。
杜婆子没事儿就在灶台前做针线活儿,再给孩子们做点儿吃的,日子过得也挺舒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