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只需五元彩礼,再添置些家具,如桌、椅、床头柜等,统称为三十六腿或七十二腿。
若是家境稍好一些的,能够备上一辆自行车,或是一块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转一响中的任何一样,都已是相当不错的条件了。
就如贾东旭成婚时,虽然只出了五元彩礼,媳妇也是来自乡野,但他母亲狠心买了一台缝纫机,也在院子里风光了一把。
听完这些,杨明心中有了打算,他计划将自家的两间屋子重新翻修,家中的家具也全部换新。
当然,若不是为了低调,他甚至能找人收购一套黄花梨或紫檀的家具,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但考虑到这种家具过于显眼,放在以后难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在这人多口杂的四合院。
“杨明,你这成婚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莫非是上次来院子的那位姑娘?”阎埠贵突然想到之前引起不小轰动的徐慧真,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阎老师,您真是目光如炬。”杨明点头承认。
“那姑娘看着就知书识礼,是个会持家的好女子。”
“娶妻娶贤,你这次算是选对了人。”阎埠贵感慨道。
“今日承蒙您这顿酒,正好我们学校之前过年做窗花还剩了些红纸。”
“回头你给我个名单,我帮你把喜帖都写好。”
“那就多谢阎老师了!”杨明心中感激,觉得这次请阎埠贵喝酒真是物有所值。
毕竟在这个时代,喜帖都是需要手写的,而阎埠贵的一手毛笔字虽然不算顶尖,但每年都能让院子里的人掏钱请他写对联,可见其书法造诣不浅。
“小事一桩,不必言谢。”
“喜宴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大家都是街坊邻居,这种大事你一个人忙不过来。”阎埠贵摆摆手,表示愿意伸出援手。
不言其他,仅仅是基于杨明今日的慷慨款待,阎埠贵便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地为他筹备喜宴。
届时,喜宴上剩余的珍馐美味,杨明又怎会吝啬地不与他分享呢?可以说,阎埠贵的盘算早已深入他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