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笙书,景德帝也是知道的。根据大理寺的报告,说魏金祥之子魏笙书年未加冠,并且一直还在谭旋初的书院读书。本来心中对魏金祥就有点愧疚的景德帝朱笔一挥,留魏笙书遣回原籍侍奉母亲。
想不到自己这么处心积虑地对待力保自己上位的功臣,可今天大梁国颜面受损之时,还要依赖他的儿子帮助找回场子,此时,景德帝心里不禁一阵唏嘘。
这时,人群里站出一个人,跪在了景德帝的跟前,说:“陛下,这次魏笙书力挽狂澜,为咱们大梁国保持了尊严,可谓是大功一件。陛下应该重重封赏,他父亲韩国公如果不是牵涉大逆不道之事,臣段友山恳请也应该一并赦免。”
段友山,这不是娘吩咐要找的人吗?魏笙书看了段友山一眼,心里颇为感动,关键时刻,爹的这个老朋友还是出手了。段友山这么一说,好几个平常与魏金祥关系密切的同僚,也纷纷站了出来,替魏金祥求情。
因为,他们清楚此时的景德帝心情大好,况且魏金祥的儿子又立了如此大功,此时再不出头说话,更待何时。
这么多人的求情,倒给景德帝很好的台阶,本来他就是以“莫须有”的名义,把魏金祥父子打入诏狱,后来也没有惩戒福王,他这么做无非只是表明一种态度,你们不要忽悠朕,否则功劳再大,朕照样拿捏你。
现在魏金祥的案子已经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现在朝中的重臣再也不敢私自结交藩王,所以,也应该给魏金祥父子一个交代了,毕竟立了这么大功的人,就这么随随便便打入诏狱,可能会让人心寒。
朕即使是九五至尊,也要重视舆论啊。
但是,此时景德帝忽然却有了一种奇怪的念头,他要听听魏金祥儿子的想法。
于是,他笑着问魏笙书:“魏笙书,今天你立了大功,按照咱大梁国的律例和皇榜的昭示,应该重重封赏,朕想听听,你想朕怎么封赏你?”
魏笙书看到这么多朝中的大臣站出来替自己的爹求情,便清楚老爹的案件应该不会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否则,除了段友山,其他这些官场老油子都会撇清和自己老爹的关系,怎么还敢站出来求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