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端阳诗会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381 字 2个月前

坐下后,大家便相互低声问好,也有人在猜测接下来诗会的情况而小声地交流。

不一会儿,除了主桌之外的各桌人都到得差不多了,这里面,秦刚除了自己的夫子、同学之外,认识的不多。当然,其中还看到了秦规,想想也对,人家当初也是过了取解试去京城参加过几次省试的。

这时,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的嘈杂,又迅速安静下来,然后就听到有人扬声叫道:“毛知军到!”

堂内众人顿时一阵议论,来之前大部分人可是不知道新任知军也要参加这次诗会的。

只见门口一片人影晃动,走在中间的一人大约三四十岁的模样,面容瘦削,身姿却有些挺拔,正是知军毛滂。

后面跟着的是军学教授林武功、知县夏归厚以及其他一些官员。

在场的所有人都纷纷站起行礼。

毛滂显得十分高兴,一路走来,对着众人微微点头示意,最后走到主桌前后,又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后,才自己落了座。

此时,众人只听角落里传来“咚”地一声钟磬之音,堂内迅速地安静了下来。

林武功清了清嗓子,面对大家宣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端阳佳节,原是我等学文之人,缅怀屈原大夫胸怀明志、心系天下的文人风骨与爱国情操的日子。今天又正逢我地毛知军到任履新,听闻我等办此端阳诗会,便拨冗前来,一则褒扬我高邮兴教尊文之风,二则勉励来此众优秀学子勤奋读书,三则也是与民同乐,共度端阳。”

众人听了,齐声喝彩。林武功便转过身,请知军毛滂来为大家说几句。

毛滂显然很善于把控这样的场合,他颇有风度地环视四周,缓缓开了口:

“本官初来高邮,却早已听闻此地人杰地灵,文风斐然。本朝先有孙龙图,后有秦淮海,都是文章达天下、诗词名四海的名士。我在京中与少游兄交好,常言希望能有机会到此地一游,时至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我等皆读圣贤之书,也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所以,看到在座的各位莘莘学子,本官似乎看到了高邮文脉的传承发扬之希望,所以今天听说军学林教授邀本地学子来此赛诗比词,甚为高兴。在此本官将拿出白银二十两、还有一本开封集贤书坊刻印的《程文汇编》专为各位学子之作设个彩头,以资鼓励。”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白银二十两固然吸引人,但令大家心动的却是提到的那本《程文汇编》。

宋代科举考试,曾经有一个非常个性的决定:就是为了杜绝每次考试之后有可能会对成绩与试卷出现的争议,就在成绩一旦公布后,立即将所有试卷当众销毁。直接断了那些可能出现的“考闹”现象。

当然,这一做法的负面作用就是,宋代的科举,从来没有正式的试卷可以流传下来。就连当朝的考生,也没有办法看到那些曾经中举的前辈们的考卷范本进行学习。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便有书局请动了像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样的科举名家,请他们拟作了各种“程文”,汇编刻版成书。

在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中,《程文汇编》这本书便成了科举考试学子们的宝书。即使在京城,往往也是一本难求。

所以,就连原本只打算过来打打酱油、听听看看的秦刚也对这本书颇为心动。

夏归厚赶紧起身说:“难得毛知军对我高邮学子呵护倍至,在下身为知县,也愿呈以白银十两,添益彩头,以彰今日诗会之优秀学子。”

“下官愿添五两。”

……

不一会儿,毛滂所提议的学子诗词比试的奖金数,便升至白银五十五两。还是林武功出来建议,毛知军的彩头作为第一名的奖励。其他官员拿出来的钱分成十两两份,五两三份,分别用来奖励第二至六名。

众人皆称妥当,毛滂对此也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