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没有看错这个张诚

织明 蜗牛非牛 2194 字 3个月前

王承恩这时又咳嗽几声,清了清嗓子,才继续道:“锦州之事,皇爷最是忧心,我大明能战敢战之军,尽集于此,更调举国钱粮,支撑辽东危局。

此战若是不胜,空耗朝廷钱粮,损兵折将,我等将以何面目苟活于世?

幸而各官众将用命,阵前奋勇,方才得以击退奴贼,兵抵锦州城下,解得锦围,不枉朝廷费尽心力筹措钱粮,如此足慰圣心。”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才接着道:“诸位之表现,咱家可都记在心里,有功于国,自然不会使他的功绩埋没,待咱家回了京师,都会一一奏闻皇爷知晓。”

王承恩说完便不再管众人如何,自顾自地喝起了茶水来。

洪承畴见他话已讲完,便对众将说道:“长伯将军为国分忧,自请驻守锦州城下,本督深感欣慰,自当为宁远将士调集足够棉衣,以御寒冬。”

其实,辽镇各营将士本就有棉衣,只是一时转运不及罢了,不过,这一次吴三桂也算是出尽了风头,至少在大太监王承恩的心中,吴三桂地位已经突显了出来。

蓟辽总督洪承畴的目光停在了宣府总兵张诚身上,继续对着众人问道:“然小凌河上浮桥,乃锦州命脉所在,为松山联系锦州之纽带,亦是不容有失。”

张诚如何不知其意,他之所以在留驻锦州之事上未作表态,其实是不想与吴三桂争这个头面罢了。

这一次援辽之战中,张诚所率领的宣府军屡立战功,尤其在长岭山和回援高桥之战中,非但杀死杀伤鞑贼众多,更阵斩奴贼豫亲王多铎,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而今,援解锦州之围的渡河之战中,也是他的宣府军最先攻至锦州城下,驱退奴贼,解锦围的第一功自然非他宣府军莫属。

可以说在援辽诸军之中,张诚所统率的宣府军就是最为出彩的那一支,不光是拔得了援辽第一功的头筹,唯一一个在援辽之战中升职的人亦是只有他张诚尔。

所以,对于留守锦州城外一事,张诚并不十分上心,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吴三桂乃祖大寿的亲外甥,于公于私都该是他来留守锦州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现在总督洪承畴的意思已然十分明显,张诚自是无法完全回避,但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之上,并不曾如吴三桂般起身回话。

“督臣,张诚愿率宣府兵马,为我援锦大军守护小凌河上浮桥,确保松山与锦州间通路不失。”

见张诚竟主动请缨留驻小凌河畔护卫浮桥安全,大同总兵王朴最为不安,他此前一直是与张诚的宣府兵马捆绑在一起,而今张诚竟主动请缨要留守浮桥,他如何能不心慌。

原本以为自己苦战两日,已然是兵疲将惫,一心想着借机退回到松山堡外,使得大同镇各营将士能够安心休整些时日。

可现在他两眼苦哈哈的远远望着张诚,却是不敢发出一言来,生怕被人想起此前一直彪炳的宣大一体之言。

不过,王朴的担忧显然多于,大家并没有要带着他的意思,只听总督洪承畴说道:“好。忠忱不愧是今上亲口御封的‘忠勇第一,冠绝三军’,不惟沙场奋起争先,悍勇无敌。

既是在军略之上,亦每每建言,多有独到之处,更能顾全大局,本督对你可是十分看好。”

张诚微微一笑,抱拳回道:“督臣过誉,张诚只是尽本分而已,心中所想惟有上报皇恩,不敢虑及其他。”

大太监王承恩这时不由抬眼看向张诚,却见他低眉顺目,毫无一丝做作之痕迹,不由微微点首,心道:皇爷确是没有看错这个张诚!

就连蓟辽总督洪承畴也对张诚的回答十分满意,他一向沉稳如水的面容上也现出一丝难得笑容,对张诚道:“忠忱放心,你宣府将士驻在小凌河畔,本督自会为将士们调配棉衣御寒。”

张诚只是笑着谢过,却并未提及自己从宣府已经运送了一批棉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