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时间难熬,有的人却觉得时间匆匆流走,忙碌起来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一晃眼就出了正月。
李家村这边正是热热闹闹的时候,木子学堂开年扩招了一批学子。
新年新气象,赵云兰在过年期间又物色到了一位先生,先生姓孔,年龄五十有二,是在府城结识的。
当时赵云兰在府城一家书铺买书,刚巧碰到这位老先生来交自己的书稿,而云兰手里的书正是这位先生写的。
孔先生不是什么大儒学者,写的书并不是与考学有关而是游记,这书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卖的一般,毕竟认真考学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看杂书,但总体来说这书的销量还算可观。
这是孔先生交书稿以来第一次遇到读者,而且对方是一位妇人,竟觉得有趣。
经过书铺老板介绍,二人这才相识,片刻闲谈之后赵云兰得知这书里的内容是以前孔先生外出求学时的所见所闻,孔先生的文笔风趣,语言幽默,所以这书很受一些喜欢玩乐看闲书的学子以及没法出远门的妇人所喜欢。
孔先生名元棠,字谷华,考取了秀才功名。家住府城,一座小二进的院子。孔先生和妻子育有二子一女,三人皆已成家,如今是三世同堂。
两个儿子都在务农,孔家城外有地,家里虽然雇了人种,但白日里二人也会去地里侍弄庄稼。
孔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地就是孔元棠写书赚钱,家里生活不算贫穷但也并不是大富大贵。
孙子辈出了读书之能,所以家里一直在供读书人,孔家长孙学识不错,今年已经准备好要下场。
其他孙子也在读书,孔家并不强制劝学,但是底线是每个人都要认字,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儿,如果愿意读书且有一定天资,家里一定会全力支持。
赵云兰和孔先生接触了几次,才试探着开口表示自己的招揽之意。
“赵娘子,我并没有读书的天赋,仅仅考取了秀才就止步不前,为何会对我这老头另眼相待?”孔先生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先生心胸开阔,见识不凡,虽说不胜功名,但先生过去的经历以及走过的万里路在我看来却是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