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誓师北上,直逼大都

洛阳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红巾军的士气,同时也让元朝廷感到不安。元朝的统治力量在中原地区被逐渐破坏。朱元璋认识到,北伐已至关键阶段,若此时再接再厉直逼元朝首都大都,将彻底动摇元朝的根基。于是,他召集众将,准备誓师北上,向大都发起进攻。

元朝朝廷的高官贵族得知洛阳失守,惊恐万分,许多人开始暗中准备逃亡。他们知道,若大都被攻陷,元朝的统治将彻底崩溃。朝廷内外一片混乱,重臣伯颜、脱脱等人力图稳定政权,但朝中的势力侵蚀严重,难以统一决策。

朝有主战派提出,立即调集全国的军队增援大都,以抵御红巾军的进攻。然而,另一派则认为与红巾军议和才是明智之举,然而在红巾军继续北进之际这种争执让元朝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导致军队调动迟缓,防线安排也极为混乱。

朱元璋的情报网络密切监视着元朝的动向,得知大都内部已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李凡察觉到,此刻正是攻打元朝首都的最佳时机。

朱元璋在洛阳召集全军将士,誓师北上。营地内火光通明,朱元璋站在高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他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将士,如今我们已经攻克洛阳,离开天下一统的目标只差一步。大都,是元朝的心脏,若能攻下此城,则可彻底推翻元朝的暴政!”

他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无畏的决心:“我等此行不是为了富贵,而是为百姓谋安定!元朝暴政使百姓流离失所,今朝为义士之师,为天下百姓谋安宁。””

将士们齐声高呼:“荡平大都,义军必胜!”

朱元璋继续说道:“此次北伐是我等最后之战,诸位将士始终**协力,以不屈之志直面敌军,最终定能凯旋而归!”

誓师大会后,朱元璋召集李凡、蓝玉、汤和等主要将领,商议北上的具体策略。李凡首先提出:“大帅,大都城防牢固,元朝已认识到我们北伐的意图,必会集结大量士兵抵御此次北上,我们应该采取‘分进合击’之策,沿途攻取元朝的外围据点,逐步逼近大都,以削弱其防御力量。”

蓝玉点头道:“李将军所言极是。若我军能一路拿下元朝外围的要塞,敌军援军逐渐减弱,大都的防御将不堪一击。”

朱元璋对李凡的提议十分满意,拍板道:“好!李将军负责统一指挥,蓝玉和汤和率领先锋部队逐步推进,务必一鼓作气,早日拿下大都。”

经过缜密的讨论,红巾军的北伐部署已然形成,三路大军围绕着大都包围前进,将战线逐步向北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