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沈槯进行了一番深入而秘密的交谈后,孙传庭的心情变得异常复杂。他带着十二门红夷大炮离开了大同,同时也认下了沈槯这个干儿子。然而,孙传庭的心中却充满了疑虑,他不确定沈槯是否已经成为他的心腹,更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驾驭这位悍将。
沈槯的才华和见识让孙传庭深感震撼。他不仅仅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武将,更是一个拥有深邃思想的人。沈槯提出的“限制君权”思想,更是让孙传庭感到深深的恐惧。这种思想,在读书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君权至上观念下,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君权至上的思想便成为了读书人的信仰。朱熹所发扬的理学,更是将“三纲五常”的忠君思想推向了极致。然而,随着阳明心学的问世,儒家理学在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君轻民重”的思想也逐渐抬头。
孙传庭内心深处,其实也觉得应该限制君权。然而,他所理解的“限制君权”与沈槯的想法却大相径庭。孙传庭认为,限制君权应该是大臣们在朝堂上与皇帝据理力争,而沈槯则主张通过武力迫使皇帝屈服。
沈槯曾向孙传庭解释,以武力迫使皇帝屈服只是乱世的权宜之计,大明皇帝永远都是朱家的子孙。然而,孙传庭对沈槯的话却深表怀疑。他担心,一旦沈槯掌握了足够的权力,大明皇帝就会成为他手中的傀儡。这种担忧,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在离开大同的路上,孙传庭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告诉他,必须杀了沈槯,否则大明江山总有一天会亡在他的手上。而另一种声音则反驳说,不能杀了沈槯,因为他是目前唯一能够力挽狂澜的人。
这两种声音在孙传庭的脑海中交织、碰撞,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大明的未来。最终,他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西安的路途。
孙传庭的下一站是西安,他要去见左良玉、贺人龙、猛如虎这三员悍将。他深知,只有团结这些力量,才能共同抵御流贼和建奴的威胁。然而,他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却如同阴影一般,始终挥之不去。
在未来的日子里,孙传庭将如何面对沈槯的忠诚与大明的未来?他能否找到一条既能限制君权又能确保大明江山稳固的道路?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揭晓。
大同总兵行辕的离别
在大同的总兵行辕内,赵六斤步伐匆匆,一脸急切地步入厅堂,向沈槯抱拳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卑职参见将军。”
沈槯轻轻摆了摆手,语气淡然:“罢了,六斤,大同就交给你了。”
赵六斤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惊讶,急忙问道:“将军,你这是何意?”
沈槯神色凝重:“五省总督孙传庭已亲临大同,欲调本镇精兵前往开封围剿流贼,大军三日后即将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