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周延儒,就是朝堂上其他大臣,也都被这消息吓住。
连咳嗽都停下了。
过了好一阵,才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是哪儿的大捷?”
“不会是哪里的流民造反,被官兵给平定了,所以才报捷吧?”
听到这个猜测,不少人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道:
“应该就是如此。”
“这个传令兵真是太不懂事了,不过平定流民而已,哪里需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自从万历后期,大明就到处烽烟。
西起陕甘,东到豫鲁,几乎是每年都有数起百姓造反。
但大多数都是旋起旋灭。
所以这些大臣的猜测,倒也有些道理。
然而最前面的朝臣,却都摇头。
他们心中叹气道:“回来报捷的人,分明是跟着李若琏出征的一个偏将。”
“除非他敢谎报军情,不然这场大捷,绝对就是来自辽东!”
果然,那副将听到大臣们的议论,回头解释道:
“诸位大臣,你们这就猜错了。”
“这捷报可是来自辽东!”
“我大明天兵刚一出关,建奴就人心惶惶,不敢抵挡,没多久就匆匆退兵。”
“我天兵掩杀一阵,斩获无数啊!”
这偏将的话,也是一半真一半假。
建奴退兵自然是真的,但这斩获无数,却是假的。
不过按照大明的惯例,这也不算离谱。
毕竟你要是根据实情,去禀报军功。
那层层克扣下来,最后落到前线将士手里,也就不剩什么了。
大臣们听后,除了有些惊讶之外,就是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
“那建奴虽然可恨,但战斗力却不低,你们就算战胜他们,也顶多是惨胜罢了。”
“如何能斩获无数?”
“何况袁崇焕那边,怎么没有奏报?”
“李若琏不过一介武夫,他哪里会领兵作战?我看这里必定有问题!”
他们纷纷质疑起来。
然而此时的朱由检,却根本听不进这些。
“哦?原来是这样吗?”他满脸惊喜,急忙道:
“王承恩,你速速将捷报给朕拿来,朕要详细阅读!”
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小跑过去,接过那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