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挤进人群,回头一看陈三郎还在原地挣扎。两人改变策略,霍英在前,陈三郎紧随其后,依靠霍英健壮的身体把两边的书生活活挤开。

两边柔弱的书生只能敢怒不敢言,看着这个面庞狰狞的大汉。越过人群,很快就挤到了榜前。

古代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叫"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第三等称"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三等成绩公布在三个成绩单上,也就是衙门前。有三份成绩单“廪生”有限定名额,三张红纸就把全部录取人员写满了。

这份榜单下人头攒动,想要挤到榜下几乎不可能,索性红榜贴的偏高,抬头就能在人头方看到榜上公布的姓名。

第一张大红纸上用大幅字号只写了几个名字:

案首:王文栋(浔阳府)

亚元:王世昌(浔南县)

三元:王文珍(浔阳府)

红榜之下有很多人窃窃私语,“今年这届前三都是王家人,王家果真出读书人呢!”

只看了一眼前三个人姓名的陈三郎,正在“廪生”榜找自己名字,冷不防听了这么一句,回头仔细看了看,果不其然,前三名都是姓王的。

尤其案首和三元看起来还像同一家出来,陈三郎努力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

在拥挤的人群再次把他挤出人群前,终于在“廪生”榜的后三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陈三郎(浔南县)

陈三郎定定盯着红榜上自己的名字,安心被挤出人群。

他耳边一切喧嚣远去,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

耳朵里一些声音都飘得越来越远,他虚浮着步子,缓缓沿着街道向前挪动脚步。

身后突然有人跑来,一把抓住了他,

“兄弟怎么了?你落榜了?没事别灰心,反正我们还有铺子,我觉得你也不应该再读书了!”

霍英自顾自的地好心劝着,回头一看,陈三郎已经默默的找了个地方蹲下了。

只见他用双手挡住面孔,生怕让别人洞悉了他的情绪。

霍英停住脚步,也不说话了,观察着陈三郎的举动

一时不知自己哪句话说错了,触动了这个书生的心弦,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刚才说错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