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靠着那一副针,谢千重依然治好了许多病人。
当然,也有很多治不好的。
据老头自己说,他的医术精进,还是在大顺建国十年后的事。
那时候印刷业蓬勃发展,书变得便宜不说,种类还特别多,他也是从那时才真正走上了“神医”之路。
之前给人看病,实际都是顺带。
主要还是做道士本业,给人看看风水算个命,驱个“邪”之类。
“现在师父都懒了,能开药就不想下针。”谢千重曾与乔珍珍这般说。
针刺这件事,在乔珍珍看来,属于调整人气方面的能力,更耗本身的气与神。
同样是扎一个穴位,人不同,效果就不同。
而开药方,于谢千重来说确实更偷懒些。
不过对乔珍珍来说,都还是她未曾达到的高度。
“师父,你说我什么时候能给人开药吃?”
“现在就行啊,药别开的太猛,一下子把人吃死就行。若发现方向不对,再调转头就行。”
如此不负责任的话,居然会出自神医之口。
若被那些来求医的人听到,不知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那还是算了吧,等我再精进一下医术再说。”
“你这性子,就是太稳重保守了些。”谢千重道,“治病嘛,就是一次次的尝试,多练手,熟能生巧。”
乔珍珍摆手拒绝。
她对人命的看法,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做不来这种事。
但想想,几千年的中医传承,很多经典药方的产生,就是一次次在人身上尝试,然后调整到最佳的结果。
便是所谓的临床经验。
“师父,您真的不考虑出书吗?自古以来,能名留青史的,除了一个个小故事,就是着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