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即下,关宁军的步兵们呐喊着推动着正面木板上钉满钢刀的战车,悍勇的冲向城门。
关宁军的这种战车,是辽东战场上常见的一种装备。清军和明军都会大量使用,它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车后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前方木板上镶嵌的尖刀还可以杀伤敌人。对于步兵来说,是很好的攻防利器。
清军的羽箭虽然也会对关宁军步兵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点伤亡对于关宁军来说完全可以承受。
就这样一寸一寸的推进,期间还会有两旁的宣大骑兵和西北边军,用弩箭对关宁军步兵进行支援。城门内的争夺是最激烈的,狭窄的空间,满地的尸体,这些都限制了战车的推进。双方的箭矢和铳子在空中相撞,不时的有士兵倒下,倒下的就再也没有起来。有明军的士兵,也有清军的士兵。
明军想攻进去,清军想守住,双方都拼了死命,伤亡人数不停的增加。僵持不下之时,又是猛如虎,带着几十名死士,冲到城门内,将登州工业区生产的手榴弹接连丢出。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手榴弹越过前排的清军,落在后面正在前拥的清军阵营中,瞬间炸出一大片空地。
城门内与明军僵持不下的清军,一下子失去了来自后面的兵力支持,被杀红了眼的明军屠杀殆尽。
“儿郎们!冲进去!收复辽阳!”祖大寿用关公刀向前一指,大喝一声。
“杀!”
杀红了眼的各路明军竞相冲过城门,城内的清军仍然在奋力抵抗,但明军兵力占优,而且杀上了兴头,一个个儿的把这几年在满清,也就是过去的后金那里受的气全都发泄出来了。拼了命的放箭放铳,骑兵们也是一往无前,冲入城去。
在古代战争中,围城是个常见的事情。不过一般大军围城时,都只围三缺一,意思就是四个城门就围三个,另外一个不管。
在《孙子兵法》中,就提到过“围师必阙”。他是孙武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这其中的“阙”,通假字“缺”,“缺口”之意。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
现在看来,这一点让人很难理解。不服是吧?都宰了不就得了!然而,你如果仔细想一想,便不难理解孙子这一主张的奥妙之所在。
如果简单来说,就是从心理上给对方留条后路,打破敌方破釜沉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