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看着自己恩师的面容,想要从里面看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那一如既往的自尊自爱,公正求廉。
毕竟,每一次老师站在阳光下,点评国家大事,教导圣人之言,演示道德品行的时候,形象都是那么光明正大,几乎能让他感觉到伟岸。
假如老师现在还能表现出这种状态,对他解释一二,那么无论老师说的是什么道理,朱厚熜都会选择接受。
但很可惜,这次朱厚熜只能看到愧疚,阴私以及浑浊之色。
加之老师方才一番似乎在劝慰自己,又似乎在向他辩解的话语,他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情。
恩师其实没那么高尚,至少没有看上去那么高尚。
这就是一名在整个安陆州都有德才兼备之名的先生,这就是被州府衙门推荐而来,教导学问的老师!
至于朱厚熜为何对自己老师的期待那么高?
方正峦至少能够做到拿家中余财接济百姓不是吗?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儒生来说,方正峦的品行确实已经算是很好了。
如果是其他任意一名与朱厚熜没有太多关联的儒士,哪怕他在是全天下都广有名声的大儒之士,展现出如此阴暗自私的一面,都不会令朱厚熜感到一丝一毫的惊讶。
唯独这个人,那是自己的老师。
必须要明白的是,方正峦对于朱厚熜的教导可是严格按照儒学中的道义来规范其行,端正其姿,塑造其思。
甚至可以说,由于朱厚熜早慧,他对正直的向往,对道德的认知有相当一部分乃是由这位公认有德之人所树立。
但今天正是这位有德之人用事实告诉他,他作为儒生仅有小善,而无大爱,他根本做不到平日里由其他儒生所推崇的事情,私利之心更是不比任何人弱。
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与城郭之中的官老爷并无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在敬仰他的什么?
他的好名声是怎么来的?
这样的人便被一众儒生推崇为有德行之人,那么天下儒生有几个是好的?
朱厚熜觉得自己在某一瞬间,对儒生的尊崇之意彻底崩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