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是一个整体行动的军事力量。1860 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率英军 余人,法军 7000 余人。但在火烧圆明园这一具体暴行中,法军虽参与了前期对圆明园的劫掠,但在英军实施纵火焚烧圆明园时,法军并没有参与其中。
当时法军统帅蒙托邦和法国公使葛罗认为火烧圆明园是“毫无意义的复仇”,可能会打破与恭亲王的谈判关系,使联军处于孤立境地,所以持反对态度。这与英军的急切和激进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恶劣行径,主要是英军的所作所为,法军在这方面的责任相对较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火烧圆明园,近 300 名太监、宫女、工匠被大火所困,葬身火海。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 150 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圆明园以及周边的静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畅春园等行宫都化为灰烬。圆明园历经清朝几代皇帝 150 多年的心血修建,园内一百多组建筑群无一雷同,风格各异的园林建筑融会贯通,景色富有诗情画意,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却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圆明园中存放的大量有关中国哲学、科技、历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最为珍稀和精美的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都在大火中灰飞湮灭。
19世纪中叶,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广阔的市场来销售其工业产品。而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对西方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的需求有限,而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欧洲市场却备受欢迎,导致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存在巨大逆差。为了改变这种贸易不平衡的局面,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的流入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也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健康,开始进行禁烟运动,其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等行动严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开放更多的口岸,以便继续进行鸦片贸易和其他商品的倾销。
清政府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英法等国希望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接受西方的外交模式,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9世纪,中国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资源的国家,自然成为了西方国家觊觎的对象。通过发动战争,英法等国可以在中国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增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公使额尔金致函恭亲王,要求清政府批准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并立付现银三十万两作为遇害人质家属的抚恤金,法方随即也要求赔偿二十万两白银作为抚恤金。
中俄也签订了《北京条约》,不过沙俄在之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就已通过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外国侵略势力从此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向内地渗透,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激发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
圆明园没有重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它时刻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将改变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不利于后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其历史教育意义和警示价值会被削弱。
浙江东阳和珠海市香江区有仿建的“圆明新园”。其中,东阳圆明新园以 1:1 的比例修复了北京圆明园建筑 95%,景区占地面积达到了 6200 亩,建设资金高达 300 亿,于 2016 年建造完成。
珠海的圆明新园则是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 1:1 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于 1997 年 2 已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