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新的道路

是,教宗 覆舟水 2342 字 1个月前

3月9日,波恩,波恩大教堂。

鲁普莱希特孤独地坐在神殿弥撒厅的首排长椅,靠着一侧,捧着一盏油灯,烛心幽幽燃烧,昏暗摇曳,将他的人影拉长,映照在身后的大理石柱上。

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供职的修道士与仆人们多已入眠,偌大的大教堂唯有他一人辗转反侧,索性离开了卧室,一个人来到这座静谧的厅堂舒缓内心的浮躁。

他生活多年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2世纪,建筑物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罗马-哥特式混合风格,三座哥特式的主殿与一片绿草如茵的小花园,以及一片鲁普莱希特幼年时便和同学结伴玩耍的喷泉广场。

那已经是许多许多年前的往事,当年的同学不乏有人英年早逝,而他也不再年轻,年近四十,从不省人事的迪特里希大主教手中接过重任,可谓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温斯特首相是迪特里希主教亲妹的儿子,与鲁普莱希特相识多年。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关系户”,名望大于能力,要问有什么名望,或许也没什么名望,但也大于能力。

事到如今,科隆教会的棋逢绝境,非拜占庭的阿莱克修斯复生不可翻盘。老主教败光了教会的军队,令鲁普莱希特不得不依赖那些不忠的贵族,但目前看来,似乎只是延缓了末日到来的进程而已。

于利希公爵拒绝了军事援助,他就早有预料。这群短视的世俗领主,眼里始终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不会与招人厌恶的教会唇亡齿寒,只会在教会没落时咬上一口。

于利希人源源不断地通过地道向波恩城输送粮食和淡水,当然不是无偿援助。为了坚持下去,鲁普莱希特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科隆教会在西南方向的数块飞地无偿赠予于利希公国。尽管已经千方百计地坚持,他们开辟的数条地道还是在数日前被威斯特法伦军发现。

残忍的敌人掘开了莱茵河,淹死了上百名搬运粮食的劳力,宣告鲁普莱希特的坚守计划彻底破产。

他唯一的希望只剩温斯特首相那支两千两百人的野战军,而他有了预感,今夜或许就能收到惨败的消息。

棋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的呢?

是老主教一意孤行入侵克莱沃?是杜伊斯堡的轻敌冒进葬送了主力?是老主教的中风昏迷,而他这位继任者缺乏足够的名望与能力?

鲁普莱希特不明白。

传统的宫廷文化以西为尊,罗马与法兰克时代的余晖向外圈扩散,人人皆以能说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及法语为荣。

在帝国,同样以西为尊。莱茵河流域是帝国前身东法兰克的发源地,今日之帝国东境一向被视为东向殖民的成果,似勃兰登堡、波西米亚、奥地利的土地,多是当年的斯拉夫部落,被边境伯征服同化后融入了帝国,但蛮夷始终是蛮夷,一日是蛮夷,一辈子都是蛮夷。西境人,可以接受被法国贵族颐指气使,可以接受意大利人高人一等,但被东方的奥地利人击败,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

直到现在,鲁普莱希特依然不认可罗贝尔大肆宣称的“威斯特法伦伯国”。名为建立新国家,其实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奥地利属臣,是皇帝打着臣僚旗号在帝国内部掩人耳目地“借壳上市”。多年来,科隆教会因为科隆自由市的问题与哈布斯堡皇族矛盾丛生,于是沦为皇帝枪打出头鸟的靶子,仅此而已。

他只是后悔,后悔当年没有抓住阿尔布雷希特·冯·哈布斯堡驾崩的机会,说服迪特里希主教纠结西境诸侯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否则,科隆总教会何以有今日之祸。

天将明,日将升。鲁普莱希特就这样坐在弥撒厅的圣母雕像前度过了漫长的黑夜。翌日一早,陆陆续续有丢盔弃甲的科隆士兵逃回波恩,令他悬着的心彻底死亡。

而当日下午,身受轻伤的温斯特首相骑着一匹瘸腿的驮马,仅以身免地回到波恩,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新,就急匆匆地进入波恩大教堂,面见了神情冷漠的主教。

“大人。”

身上染血的盔甲尚未褪下,温斯特踉跄着走进神殿,噗通一下跪在鲁普莱希特面前,头颅深深埋在身下,一言不发地等候发落。

犯下如此大错,无论处决或是鞭笞,他已做好心理准备,去承担本就应他承担的罪责,然后,赎罪。

然而,鲁普莱希特并未如温斯特来前猜测的那样怒发冲冠。他只是无奈地撩起了额头细碎的刘海,随后抬手摘掉自己主教帽冠,轻轻放在长椅一旁。

“首相大人,无论您还是我,都已竭尽全力。皆非战之罪,接下来的工作,就请交给我吧。”

温斯特惊讶地抬起头,见主教的面上一片释怀与坦然,他仍旧俯下往日高傲的头颅,仍沉默着等候发落。

“我们战败了,当然……可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啊?”

“许多年前,或许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甚至更远,教会并不像今天这样,占据稳固的统治地位。”鲁普莱希特缓缓说道,“最早,我们的先人建立起一座座简陋而隐蔽的木屋,在罗马帝国收税官的压迫波及不到的地方,信徒分享彼此富裕的饮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无权无势的穷苦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相信上帝许诺给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是‘信仰’的来源。”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