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曹公早知本伯要来啊!”坐下之后,叶风熟练地将鱼铒甩到了小溪之中,然后才转头看向曹化淳,缓缓开口说道。
“哈哈,老朽哪里能未卜先知呢?只是觉得城内太过喧闹,想找个清静地方待着,这才来到此处。”曹化淳微微一笑,回应道。
叶风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并没有接话,曹化淳见状,只得继续说道:“老朽如今已经归隐田园,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啦。”
“想必曹公已经得知兵部送来的文书了吧,本伯需要在十日之内派遣五千兵力,前往中原剿灭贼寇!”叶风将目光移向了小溪中的鱼竿,语气平淡地问道。
“哦,老朽倒是有所耳闻。不知道伯爷对此有何计划安排呢?”曹化淳捋了捋胡须,饶有兴致地看着叶风。
“既然是兵部下达的命令,那自然也是陛下的旨意。本伯定当谨遵圣命,按时出兵,全力剿匪,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宁。”叶风一脸坚定地回答道。
“伯爷的忠君爱国之心,想必皇上也是知晓的。不过,伯爷是否有什么难处呢?不妨说出来听听,看看老朽可以帮得上忙。”曹化淳关切地问道。
叶风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唉!此次出兵,兵部竟然一分一毫的饷银都没有拨给本伯。曹公您也知道,这几年咱们工坊的投入巨大,再要支付这么大一笔军费,确实有些困难啊……”
“伯爷说得,老朽十分理解,只是现今国事艰难,皇爷将内库里的存银全部都拿出来充做了军饷,皇后娘娘都要带着宫女们织布,补贴用度,唉!”曹化淳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之色。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如果这几年不是伯爷您送过去的银子,只怕娘娘和公主们每年连件新衣服都无法添置啊!她们过着如此俭朴的生活,实在令人心疼不已……”
叶风听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言的滋味。他原本来到这里,是想让曹化淳向崇祯说明情况,减免他要上缴内库的银子,以充抵这次出兵的饷银。然而,曹化淳这只狡猾的老狐狸,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来意。一开口,便堵住了他的去路,还巧妙地搬出了娘娘和公主,给他上演了一场悲情戏。
叶风静静地听着曹化淳的诉说,心中的情绪愈发复杂起来。他甚至差点动摇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想要再多上交内库一些银子。毕竟,他现在并不缺少银子,而且看到娘娘和公主们生活得如此艰辛,他也不禁心生怜悯。
正当叶风暗自琢磨着如何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时,突然听到曹化淳轻轻叫了一声。只见他迅速提起手中的鱼竿,一条肥大的鲟鱼已经被曹化淳钓了上来,在空中不停地挣扎着。
最终,曹化淳答应向崇祯禀明情况,这季度的五十万两缓送往京城,充作大华军出兵的军费,至于后面是否还需要补缴,曹化淳就不敢做主了。
其实,叶风现在就是一分不再上缴,崇祯也不可能将他怎样了,但以叶风的性格,既然答应了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反悔的,交就交吧。
就在大华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按照兵部命令,如同一支钢铁洪流般向中原进军之时,张献忠却遭遇了一场惨败。
他被左良玉击溃,只剩下不到三千名残兵败将。他们刚刚狼狈地退过一道河湾,喘息未定之际,却发现左良玉已经率领着大批人马,正准备渡河追击。
张献忠深知自己的这三千残兵无论是战斗还是逃跑都已经无能为力。他沉思片刻之后,咬了咬牙,决定孤注一掷。他纵马上前,对着河对岸的左良玉遥遥一拜,大声喊道:“左总兵啊!你如此拼命追杀我,无非是想擒拿我,献给朝廷邀功求赏。但你可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左良玉听到张献忠的喊话,一时间沉默无语。张献忠见此情景,再次喊道:“孙传庭曾经擒获了闯王高迎祥,立下赫赫战功,但结果呢?他却被罢官下狱,落得个凄惨下场!”
左良玉心中一震,他明白张献忠所言不假。他无奈地挥了挥手,示意部下停止追击。张献忠见状,在马上又是一拱手,然后毫不犹豫地带着三千残兵策马狂奔而去。左良玉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禁叹息一声,也调转马头离去。
然而,当张献忠再次狼狈地逃窜至郧西境内时,他才惊觉此地早已落入官兵之手。局势变得异常艰难,张献忠别无选择,只能率领着残余部队退守至上津县。此时,各山头的首领们眼见张献忠手下仅剩下区区三千人,已然毫无复兴之势,于是纷纷背离他而转投李自成麾下。
张献忠原本计划穿越南阳,与革左五营会师,但不幸的是,在途中遭到了孔训贞的截击围剿。迫不得已,他只能向北撤退至通许。然而,此时李自成正率领大批军队第二次攻打开封,漫山遍野都是闯王的人马。幸运的是,罗汝才已经投靠了李自成,他替张献忠向闯王求情,闯王才勉强答应收留张献忠的残部。不过,张献忠并不甘心屈居于闯王之下。
当得知闯王起了杀意后,罗汝才迅速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张献忠,并赠送给他一千名骑兵和大量的粮草军需。随后,张献忠在张可望、张文秀、张定国、张能奇这四位义子的严密保护下,趁着夜色向东逃离。在逃亡的路上,他们又成功收服了多支起义军,人数接近两万,一时间竟然重新展现出了重振旗鼓的态势。
接着张献忠与革五营一齐攻击江北各个州县,其中江北舒城县参将孔庭,因得不到朝廷的粮草供应,也纵兵四处劫掠,引起了极大的民愤,被当地军民围攻,孔庭不敌当地军民,竟投了张献忠,引兵反而攻占了舒城。
而六安州参将谭世勋也因军饷、粮草不足,同样引兵投了张献忠,一时李自成在北,张献忠在南,两股农民军竟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