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生产型工厂而言,生产从来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销路。
如今销路已然不成问题了,那接下来就只需要加班加点抓紧生产就行了。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西北光伏发电站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未来三年以内,威胜能源生产出的光伏板是不愁销路了。
“未来几年,靠着西北的光伏发电站,威胜能源的光伏板销路不成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利用好这几年的缓冲期,把我们供应链转移到国内。”李焕想了想后强调道。
在邱泽的建议下,虽然没有对国外光伏产品开启提高关税的保护性政策,但国内光伏发电站如果要享受补贴,那就必须是采用国内生产的光伏板。
这样的补贴政策可以大大增强国内光伏厂商的竞争力,但是这样的政策不会坚持太久,随着国内光伏厂商的实力增强,最终还是要到国外去抢占市场。
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抓紧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等到保护期一结束,那这些混日子的光伏企业又会被打回原形。
“我们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产品质量已经不输国外厂商,只是价格有点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也很快能打下来。”林卫民想了想后说道。
“多晶硅的技术上限不高,我建议你去试试单晶硅。”李焕想了想后交代道。
光伏太阳能板一直有两条技术路线,单晶硅和多晶硅,其中多晶硅技术要求低,价格便宜,但是发电效率也低。
而单晶硅恰恰相反,技术要求高,价格也高,可是发电效率比多晶硅高的多。
因为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国内的光伏厂商依旧是以多晶硅为主,可李焕知道,单晶硅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可是单晶硅技术要求太高了,而且成本也高,完全没办法走向市场。”林卫民在光伏产业深耕了十几年,对于单晶硅和多晶硅的优劣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可光伏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吃补贴的行业,所以多晶硅具备的价格优势可以快速的打开市场。
“你要知道,光伏产业如果真的成熟,那就必须要做到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和火力发电的上网价格持平,甚至更低,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光伏产业永远都摆脱不了吃补贴的困境。”
“但你要明白,补贴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光伏产业想要丢掉拐杖自己走路,那就必须走单晶硅的路线,毕竟多晶硅的上限不高,再走下去也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