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上)

水浒卧底 加亮 1069 字 3个月前

且说当日程万里在府里备下筵席相待史进,程万里正要说话,忽然闻到一股霉臭。这气味程万里很熟悉,他在给童贯做门馆先生之前,流落汴京,住过阴暗潮湿的地屋子。当时洗了衣服,无法晾晒,只得用力挤干了,放在被子底下,用体温去烘干。因此产生的霉臭伴随了他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妻子因此坐下病根,后来早产,以致亲生女儿体弱,不幸早夭。不过也是因此得福,收养了程兰,自此在童贯那里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一州太守。

程万里悄悄吸了吸鼻子,看了看四周。那霉臭是从史进身上传来——地牢里不见天日,阴湿无比,自然少不了这种臭气。

程万里用手半盖住鼻子,出言道:“你们虽然啸聚梁山泊,但不曾做什么恶事,仍可算得上大宋境内之民。如今梁山泊缺粮,总不好眼睁睁看你们冻饿而死。我筹集了数十车粮草,即日便送到安山镇去。如此也可免动干戈,以致生灵涂炭。这两日招待不周,多有委屈壮士的地方,今日特置几杯薄酒赔罪,以祝东平府与梁山泊交好。”

史进被抓之后一直被下在大狱里,并不知道外界出了这么多事。他见程万里话语里带着些低声下气,不由有些糊涂。他被抓之后,一直尽力撇清自己和梁山泊的关系,如今只得不变应万变,装糊涂到底道:“我不是梁山泊的人,也不认识那里的人。我来此做生意赔了本钱,想偷些盘缠回乡去。都是那天那个将军诬陷我,他当场就说了,要冒功领赏。”

“真是牛心古怪。自从我到此东平府上任,见过许多小贼,都吹嘘自己是梁山泊好汉,却少见壮士这般唯恐避梁山泊不及的。那天抓你的将军是都监董平,他说你这身上花绣,一共九条龙,只有梁山泊那自称九纹龙史进的才有。”

史进仍然抵死不承认:“这花绣在我们那里实属常见,走驿路上随便抓个乡人都不比我身上的差,难道他们都是梁山泊的人不成?董都监自己没本事去抓梁山泊的人,便诬陷我。”

史进这番话,又惹动程万里心中火气。他强自按耐住,拿出一张写满歪歪曲曲字的纸,拍到史进面前:“这封投书你又如何解释,难道也是董平伪造的不成?”

“我不识字。”史进飞速扫了那张纸一眼,直挺挺的将那张纸推走,嘴里硬邦邦的回应,假装自己不认得字。

“这是被人用飞叉钉在府门上的,威胁程某不可谋害了你的性命,题款便是梁山泊。”程万里不以为忤,回应道:“若你真的只是个偷东西的小贼,梁山泊为何这么看重你?”

这投书是母大虫顾大嫂所留。史进被擒消息传开后,顾大嫂唯恐官军害了史进性命,便扮作乞婆,故意趁人多时扔出飞叉到太守府大门上,投下此书惊动府衙。因为此书,顾大嫂还与孔亮、解珍等人起了不大不小的争执,此是别话,略过不提。

“这算什么?他那里为网罗人上山,什么手段都使。沧州府害死幼童,汴京城偷盗祖传宝物,大名府题写反诗,都是宋江做下的事。这还只是我在江湖上听人说的,我没听说的还不知有多少。”史进回答道。

“你嘴上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梁山泊的人,但你对他们行事作风倒是熟悉的很。”程万里暗带讥讽道。

言多必失,史进索性一句话都不说了,放开肚皮大吃一通,只吃的那上好席面杯盏狼藉。这般粗野举动落在程万里眼里,不由脸上闪过一丝厌恶的神色,又立刻被遮掩下去。这二人无论是身份经历,还是兴趣爱好,都相差甚远,本来就没什么投机的话语,一时间只听到史进吃喝的声音。

程万里在旁边相陪,提起筷子,满桌菜肴都被史进翻拣过,无一处可落着。他只得倒了一杯酒,在那里呷着。待史进吃饱喝足,程万里唤来公人,将史进关到一间净房,命人仔细看守。

随后两日,信使从安山镇到东平府秘密往来不断。最终宋江与程万里商定,东平府先送来千石粮草、十万贯钱,随后梁山泊送程兰回去,然后东平府放史进回来,最后梁山泊退兵,并且程太守任期内梁山泊不得再骚扰东平府。

双方都怕时间久了,节外生枝,除大军退兵不易外,其余三件事很快就办妥。东平府免了一场兵灾,梁山泊借到粮食银钱,各取所需,勉强也算皆大欢喜,相比之下,史进和程兰倒更像这桩交易的添头。

史进回营后的第二日,天擦黑时,宋江让人把董平提到中军大帐,对他说道:“此间事已了,这便还了将军自由身。只是将军当真不愿在山寨一同聚义么?日后山寨全伙受招安,兄弟们抱团做官,共同进退,岂不胜过将军独自受那程万里文官的鸟气。”

董平哪里肯答应,只大骂“纹面小贼、水洼草寇”不已。

宋江也不着恼,只抬手摸了摸脸上的金印。那金印是当年他发配往江州时所刺,虽然经过神医安道全用美玉配药除疤,但还是留有淡淡的痕迹,需用粉遮掩。时到今日,宋江仍然会时不时想起当日刺字时的痛苦——那字不像是刺在脸上,而像是刺在心里。他长叹一声,命连弩队押送董平来到营寨门口,亲手牵来一匹马送给董平。董平哪里会跟宋江客气,上马挥鞭,扬长而去。

董平此番捡了条性命回来,什么雄心壮志一时间都消散了。他生怕宋江反悔,只连连打马直奔东平府。那马所行甚速,奔跑起来有如风驰电掣一般,没多久就到了东平府城下。因梁山泊大军还未退去,城门那里仍是吊桥高起,城门紧闭。

董平在城门下大叫道:“我回来了,城上快开城门!”

守门军将听了董平声音,用火把照了一照,认得是董都监,吃了一惊,急忙派人去太守府送信。随后不久,城门打开,吊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