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安全起见,臣建议每三年灭掉10国,如此才算安全稳妥。”
换做以前,他们别说三年灭10国,就是三年灭掉一国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贞观元年东突厥兵临渭水河畔,逼的大唐签署了屈辱的《渭水之盟》。
而且待东突厥退兵后,大唐足足准备了三年时间,才一举把东突厥灭掉。
这一战如果没有薛仁贵、二蛋、许虎和席君买等少年英才的横空出世,恐怕不会打的这么轻松。
而往后不管是灭吐谷浑和吐蕃,还是灭辽东七国,都是因为有王剪这个神奇的男子加持。
否则大唐现在别说把这些藩国灭掉,能打下来建设都护府就已经不错了。
王剪看了一眼李世民,发现他朝自己眼神示意了一番,于是王剪来回答魏征的这个问题。
“魏侍中,如果我们三年灭10国,也就意味着我们十五年才能灭掉50国。”
“而这15年中,我们大唐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
“即便百姓富足,可常年累月的战争,也会把他们拖垮。”
王剪看到魏征的嘴巴微动,准备说出反驳的话,王剪继续抢先说道。
“大唐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如果我们每三年灭10国,我们的士卒每次出征都需要长途跋涉。”
“路途上浪费的时间和粮草,将是不可估计的一笔数额。”
“与其来回折腾把我们的将士和百姓累个半死,倒不如一战而定乾坤,如此也不至于让百姓常年都处于战争的状态。”
“只要我们快速打下这些藩国,将士们就能休息数年时间,随后再攻伐其他藩国。”
“可能在15年内,我们能把所有的藩国全都荡平!”
王剪深知魏征的性格,如果跟他你一言我一语,今日这场会议都会在讨论打不打的问题。
与其浪费时间讨论打和不打,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思考该如何筹备和出兵,才能快速地完成战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