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屈膝一拜国体失 千万将士泪满目

这一天,勾龙如渊与李谊去面奏皇上,宋帝赵构辞色俱厉非常恼怒地说:“你们这些士大夫只知道自己谋身,根本不顾朝廷死活。现在我们形势一片大好,兵强马壮,却还要朕向金帝称臣;假如像以前我们在明州出海避难时那样危急的话,即使让朕百拜金人,朕也不在乎。”

勾龙如渊顺着宋帝赵构的意思说:“今日事势,确实与在明州时不同了。”

李谊说:“此事要么把三个大将召来,与他们商议一下,这样或许更稳当一些?”

宋帝赵构半天不答话。沉默了好久之后说:“我们这次是议和,又不是打仗,叫来将军们干什么!他们肯定是反对议和的。王伦本来作为奉使,到此时也持有两端,不想干了;秦桧素来主张议和,现在也想离去呢。”

勾龙如渊又说:“讲和之事,系国利害,礼文之间,应当考虑周全。例如和谈大体事宜已经商定,就不要再听任一些使臣道听途说了。咱们派遣的使臣沈该,本来就是一个轻儇俗子,素无循行,只是因为他上书谈事,才蒙圣上召对。以后还要防止一些投机钻营、希望冒进之人,迎合圣意,自此妄有陈献,乘时猎取官职,有紊纪纲,为害不细,望赐寝罢。”

第二天,宋帝赵构把王伦召入大殿,责备他迟迟把和议文件没有取回来。当天晚上,王伦赶紧去会见金使商议,说道:“你们金人既然想诚心议和,就不要在繁文缛节等虚事上再拖延了;如果不想议和,那就直接一句话,我也好回去交差。”金使张通古看到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如果因为小小礼节而失去议和时机,也不符合金人的利益,于是就勉强答应尽快送上册书了。

吏部侍郎晏敦复,户部侍郎李弥逊、染汝嘉,兵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兼权吏部尚书张焘,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楼炤,中书舍人兼资善堂翊善苏符,权工部侍郎萧振,起居舍人薛徽言等人同班入对,上奏说:“臣闻圣人与民众理想目标一致,这样才能成大事。因此人君要想成就事业,没有离开民众而能成功的,没有违背民众意志而不失败的。我们看到今天屈己求和之事,陛下以为可以,士大夫以为不可,民庶以为不可,军士以为不可,这样却想获得成功,臣等人感到非常疑惑。陛下独以为可以的原因,是说梓宫可归还,渊圣可归还,母后可复还,宗族、土地可收复也。国人认为不可以的原因,认为敌人素多变诈,今天特别拿着一纸空文而来,而梓宫未归,渊圣未还,母后未复,宗族、土地未得,怎么可以急匆匆地作这些卑辱之事呢!这是民众的公论啊。以陛下的圣孝,当然无所不能,然而天下公论,又不可不从。如果上天被我们的忠诚感动,而使敌人悔祸,答应我们的要求,而梓宫已归,渊圣已还,母后已复,宗室、土地都已得到了,那么两国通好,经久之礼,还可以有商议的地方。哪有只听信他们的空话,一件事情都未得到,就想着屈膝跪拜他们呢!一旦屈己跪拜之后,我们全国都将听从他们,臣等担心他们答应的东西,未必可以得到,而我们的国体,日剥月削,以后逐渐就支撑不住了。臣等听说金敌使者来到境内之后,我们的伴使官竟然向北再拜,问侯敌人大帅起居;这确实是一些礼节,然而军民见到这个礼节的,许多人悲愤得流涕痛哭。唉!民众人心如此爱国,虽然使者一屈己都认为不可接受,如果陛下不顾民众议论,坚决推行屈己议和,那怎么能行呢?万一众情不胜其忿,而像过去杀死我们的使者王云、刘晏那样杀死这些使者,陛下那时再后悔,恐怕已经太晚了。《左传》中就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目前这二难我们都有了,这怎么能安国呢?这是危险之道啊。臣等职在论思,窃闻舆议,不敢缄默,伏望圣慈倾听民意,不要屈己而议和,天下就不胜高兴了!”

宋帝赵构把这些奏章阅览完毕,愀然变色说:“卿言可谓纳忠,朕甚喜士大夫尽忠如此。然朕不必至为敌所绐。方且熟议,若决非诈伪,然后可从。如不然,当拘留其人,再遣使审问虚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当文武大臣一筹莫展之际,给事中楼炤(zhāo)博览群书,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说按照古例“谅阴三年不言”的办法,把接受册封这个礼节推塞过去。

原来《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讲话。’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殷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啊。老国君死了,新国君都是三年不说话的,朝廷百官各守自己的岗位,听命于宰相三年。”

楼炤的这个建议对于这次和谈成功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于是大家赶紧告诉宋帝赵构,赵构于是诏命秦桧以摄冢宰的身份接受金人册封之书。

金人使者张通古、萧哲还提出要求宋廷文武百官备礼迎接,秦桧就安排三省、枢密院朝廷大员身穿朝服,从前面引导着金人使者,把议书送往宫中。当时因为秦桧首创和议,导致对金称臣,致亏国体,天下民众没有不愤叹悲哀的。

宋帝赵构担心这次屈己议和导致民变或者兵变,就下诏解释说:“大金遣使前来,止为尽割陕西、河南故地,与我讲和,许还梓宫、母、兄、亲族,馀无须索。虑士民不知,妄有扇惑,尚书省榜谕。”

十二月中旬,御史中丞句龙如渊上奏说:“如今和议已定,我们向金人派遣使者每年肯定会更多,使者冠盖相望于路途上了。希望特地提醒有关部门,按照近年体例,参酌以前的制度,将本来应该安排的使者有所减少。凡是使者在馆铺以及到边界的,减去三分之二;汴京或者燕京的减少一半;直到金国把议书中答应的事情全部落实之后,再把使者按照正常人员安排上。”

同时,朝廷赶紧把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韩肖胄以旧职签书枢密院事。紧接着,就以韩肖胄为大金奉表报谢使,由光山军承宣使、枢密副都承旨钱愐作为副职陪同他一起前去。

议和有失国体之后,前宰相赵鼎痛心疾首,悲痛万分。他于是上奏要求彻底退出政坛,而且再也不想与朝廷有任何纠葛了。十二月底,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知绍兴府赵鼎充醴泉观使,免奉朝请,从此就退出江湖了。他写下了这首着名的《浪淘沙(次韵史东美洛中作)》:

归计信悠悠。归去谁留。梦随江水绕沙洲。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

与世且沈浮。要便归休。一杯消尽一生愁。傥有人来闲论事,我会摇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