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药师答道:“回大帅的话,这个人根本不认识。”
宗望回头问身边人,谁认识他?
这时使者燕人王汭上前答道:“启禀元帅,这个人我略知一二。他是宋帝赵佶第九子赵构,母亲韦氏出身贫寒,在怀他之前是平昌郡君,怀他期间进封婕妤、生下他以后累封婉容,大观元年(1107年)在宫中生下了这个儿子,此后再无生育。由于他母亲出身低微,宋帝赵佶并不是十分喜欢他这个儿子赵构,一年也见不了几回面的,因此就派他来了。”
宗望一听大怒:“宋人真是欺人太甚!派来一个不痛不痒无关要紧的人来,怎么做人质?这样不重要的人来这里,我们能质押到什么?怪不得宋人谈判送礼金不积极!把他们严加看管,免得生出事端来!”
于是宗望叫来使者燕人王汭说:“去告诉宋朝廷,另外换一个王爷来!”
王汭答到:“容臣再使宋国商议。”
话分两头,事归一面。
这时勤王之师陆陆续续都来了,一天有时达到数万人。统制官马忠从京西募兵来到京城,在顺天门外遇见金人,趁金人不备乘势攻击,杀获甚众。范琼也带领一万骑自京城东面而来,驻扎在马监所附近,宋廷的军队士气又稍微振作起来。
最初金人攻打到京城附近时,由于勤王大兵未有集结,金人盛气凌人,非常骄傲,他们横行诸邑,旁若无人。现在看到大军集结而来,他们开始恐惧了,散兵游骑不敢轻易出门骚扰了。因此,在京城以南,百姓稍微安定下来。
紧接着,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带领着泾原、秦凤兵也来到京城。
种师道带领的大军刚到洛阳,就听说金元帅宗望带领的金军已经屯驻在京城下面。有人劝阻种师道说:“敌人气势很旺盛,咱们先暂且驻扎在汜水休整一下,想个万全之策。”
种师道说:“我们兵马很少,如果迟回不进,暴露出真实情况,只会取辱罢了。如果我们现在鼓行而前,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虚实。都城的人都知道我们来了,士气就会大振,还怕什么敌人呢!”于是就让人大张旗鼓宣传说,种少保带领百万西兵而来。
种师道带领大军直趋汴水南面,径逼金营大门。金人非常恐惧,赶紧把营寨往北迁走了,把游骑也收敛起来,紧紧守着牟驼冈,只是自卫而已。
当时种师道年龄已经偏高,天下称他为老种。宋帝赵桓听说他来了,非常高兴,命令打开安上门,让李纲迎劳他们。
当时已经议和,种师道入见后,宋帝赵桓问他说:“今日之事,卿意如何?”
种师道回答说:“金人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别人境内而能妥善归去的吗!”
宋帝赵桓说:“朝廷派人去质押,已经讲和了。”
种师道毕竟是个老江湖,对皇帝和权贵的心事把握得非常准确,就说:“老臣只以军旅之事事陛下,其馀的我就不敢多嘴了。”
但是,李纲对金人的野心始终保持着警惕。李纲心想,目前天下分崩离析,各个地方军阀互相割据保存实力,也就恰好借着和谈的时机,保存势力范围,很难形成集中优势对敌人进行有效打击。因此种师道也就想趁机休兵。
李纲于是就对宋帝赵桓说:“勤王之师渐集,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大事,希望圣上下诏把种师道、姚平仲两军将士听臣节制。”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李纲虽然非常聪明,但是政治经验不足。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犯了朝廷大忌。
宋帝赵桓听后,很不高兴地说:“种师道老而知兵,且职位已高,与卿同官,让他替代曹蒙就可以了。”于是别置宣抚使,让种师道统领,以姚平仲为都统制。这样,四方勤王之兵,全部隶属于宣抚司,又调拨在城里面的前后军隶属于他。而李纲行营司所统领的,只有左、右、中军而已。
而且,宋帝赵桓多次强调,宣抚司、行营司两司之间不得侵紊,互不节制,不相统一。宣抚司准备有所行动的话,往往说是军事机密,不用报告给李纲。自此,兵权不但没有集中,反而更加分散了。这时,李纲才知道他触犯了宋朝廷的大忌,即军事实力过于强大,会形成外强中干、尾大不掉的局面,对皇权始终是潜在威胁。因此李纲再也不敢说话了。
小主,
这时虽然已经议和,但是给金人的金钱还没有凑齐,金人不断攻打威胁。于是李纲和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等大臣,一起聚集在福宁殿,商量用兵办法。
李纲上奏说:“金人虽然大张旗鼓,声势很大,但他们的士兵实际上不过六万多人,而且又一大半是奚、契丹、渤海等部落人马。我们的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馀万,已经是他们的数倍之多了。他们以孤军深入重地,犹如虎豹自投槛阱中,我们应当以计取之,不可与他们争夺一时一旦的胜负。为今之策,莫若扼关津,绝粮道,禁抄掠,分兵以复畿北郡邑,等候他们的游骑出来就攻击他们。然后以重兵压迫敌营,坚壁勿战,就像周亚夫困守七国那样,等待他们粮尽力疲,然后以将帅逼迫他们返还誓书,恢复三镇,放纵他们北归回去。等待他们渡河之际,再突然攻击他们,必定会大获全胜。”宋帝赵桓就默认了这个想法。
这时,金人又来催要金钱岁币来了。
宋帝赵桓看到金人索要金银数非常巨大,社会上已经再也搜集不到了,就准备把宫中的珠玉折价充给他们。他命令把这些珠玉收聚放置在宣和殿。第二天,交给李棁、郑望之,让他们把这些珠玉全部供奉给金人。
主战派将军们看到这种情况,都十分气愤和悲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一些有良心的文臣竟然痛哭失声。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份,李纲同姚平仲商议对策。姚平仲英勇善斗,李纲和宋帝赵桓都非常赏识他。姚平仲也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随时准备出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