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浩生想在常县投资,利用这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创建纺织厂,如果投资顺利,将考虑投资电子厂。
当前还属于敏感年代,虽然沿海一些地区已经有外商投资,但在内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乔浩生是爱国华侨,祖籍铜山,有着很浓的家国情怀,回来投资,是他多年的心愿。
岳回懂得经济,熟知当前的政策,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民政策,是大势所趋。
在当前,不仅老百姓缺钱,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想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外部资金。
乔浩生在常县投资,会给常县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岳回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他一直努力在做这件事情。
当然,乔浩生也非常谨慎,在此之前,国内各种形势的运动非常多,如果不能把握当形势,在国内投资经营,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直到七十年代末,国家才开始全面进行变革,乔浩生审时度势,既然大趋势已经明朗,就可以放手一搏了。
乔浩生的主要资产都在国外,董事会已经同意他在国内投资,今天来的都是智囊团的核心成员,有少数人不懂得国内语言,需要翻译。
乔浩生突然来访,岳回事先并没有得到通知,以前都是与乔浩生直接商谈,没想到他今天还带来了高参,打了岳回一个措手不及。
岳回看向苏臣,看看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苏臣前世的时候,经常去国外,与外商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时间一久,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
没想到自己重生不到一年,就有机会接触到乔浩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一定不能错过。
见岳回看向自己,苏臣便开口道:
“岳县长,我能听懂几句英语,如果您确实找不到人来翻译,那就让我去试试,看能不能滥竽充数,大忙帮不上,帮点小忙应该还是可以的。”
苏臣的话,岳回并不感到意外,那时候中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学生们会说几句英语,也很正常,可要是给人当翻译,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岳回实在是没有办法,准备带上苏臣去见乔浩生一行,就像上次让苏臣去邮电局维修通讯设备,希望他不让自己失望。
很快,秘书带着两人来到招待所的会议室,乔浩生一行早就等候在那里了。
乔浩生带来了四五个人,其中有一人是金发碧眼的老外,身材高大,年龄在四十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