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多了个师弟也没什么,可听到韩幢那句“代师传艺”他就想死,他害怕和皇族有太深的牵扯,那帮家伙杀起人来,可是连自家人都不手软的。
韩幢醒后也才知道中了计,逐交待韩斌不要参与皇族家事即可。
李琮在自己的小臂上吹了吹,有些疼,这是练桥手时磕的。
不过他很高兴,皇族内的供奉看过他展示,一至认为这是一套攻守兼备的拳种,特别适合身型纤瘦的人。
而且李琮的咏春初学,就可以打败自己的族兄,这让他很是骄傲,意淫着自己有一天可以高喊“我要打十个!!”。
笑得真猥琐,李琮现在的表情还一直嘿嘿的笑着,连老孙都快看不下去了。
这套‘咏春’好歹也是韩斌前世,花了两千软妹币学来的,可你也不用这样吧。
“嘿!英雄醒醒,你口水流出来了。”
李琮有些不好意思的端起茶一口喝下,掩饰刚才的失态。
难怪常有人说,古人的学习效率比现代人高,李琮就是很好的例子,两天背下珠算口诀,十天掌握算盘,虽然口诀和算盘的运用配合还有些差,却也足够让韩斌吃惊了。
除了通过训练外,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看本人对要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如果很有兴趣,做到过目不忘也是很容易的。
韩斌前世曾只读了一遍,就记下了近三百字的信件,那是他死党的情书,记下后方便取笑对方。
李琮能有这么高的学习效率,估计也和唐朝的社会情况相关,在唐朝书籍的刊印方式,为雕版印刷。
就是在一块版料上刻字,由于阳刻比阴刻更废功夫还已损坏,所以当时多用阴刻,印完的书就像碑文拓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就是纸张比较昂贵,九成的老百姓未必买的起纸,更别说书了,所以在能摄取知识的时候,人们都无比专注,或许也是李琮在皇家更严格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
开元年间之所以被许多数读书人称为盛世,主要得感谢武则天。
历朝历代,以知识为手段把持朝廷军政的世家门阀,一直控制着学问的获取渠道。
出身贫寒的学子想要改变命运,靠那点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向门阀靠拢。
有些天赋异禀学子,好不容易混出了头,却不被这些把持朝政的世家所接受,处处受到排挤,他们的选择不是放弃,就是向这些门阀妥协。
韩斌的老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选择的是放弃。
从隋朝的杨坚,到大唐太宗李世民都在想尽办法削弱门阀,可惜都是瞻前顾后,收效甚微。
直到高宗李治大力整顿才有所好转,李治死后武曌继承了这点。
或许武曌觉得他们李家的人过于怀柔,就做了和凯撒大帝一样的决定,面对门阀这团乱麻,解不开,砍开就完了,磨磨唧唧的干什么。
世家门阀被这个伟大的女人打压地抬不起头,让知识不再遥不可及,也使得科举制度顺利实施,不过要看见成效也是开元中后期的事,那也是文人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