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我们在能源、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和设计。比如,能源采用了多种可再生和稳定的供应方式,种植区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
三长老:“安全措施是否足够应对各种未知风险?”
苏然:“长老,我们针对火星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况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并且会不断进行模拟和改进。”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长老们最终对方案表示认可。
“大家看,这样的设计规划能让我们在火星上长久生存、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吗?”苏然手持设计图,眼神中充满期待。
在火星的土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数十个登陆舰精准地降落在预定区域,扬起的尘土如滚滚浓烟般弥漫在空中。几十架空天飞机在希望号和火星地表之间频繁穿梭,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火星的寂静,仿佛是连接希望号与火星的繁忙空中桥梁。
地面上,成千上万的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火星工地热闹非凡。有的机器人在搬运着沉重的建筑材料,金属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在火星的寂静中格外清晰;有的机器人操作着先进的挖掘设备,火星的土壤在它们的努力下逐渐呈现出规整的形状。
“嘿,伙计们,加快速度,我们要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基地框架的搭建!”一位现场指挥的工程师李华通过通讯器向机器人下达指令。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机器人的回应声在通讯频道中响起。
一切的起点,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铁。它从希望号出发,历经漫长的太空旅程,最终抵达火星。这块铁,在火星的红色土壤上,静静地等待着使命的召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初,工程师们围绕着这块铁,开始了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他们在虚拟的蓝图中勾勒出舱室的雏形,考虑着每一个细节,从结构的稳定性到功能的实用性。
在设计完成后,基地的制造车间开始运作起来。机器人和工人们齐心协力,对这块铁进行初步的加工。高温熔炉将铁融化,化作滚烫的铁水,随后被倒入特制的模具中,逐渐成型为舱室的基础框架。
接下来,是精细的打磨和加工环节。工人们使用先进的工具,一点点地修整框架的表面,去除瑕疵和毛刺,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同时,工程师们开始安装各种支撑结构和加强筋,确保框架能够承受火星恶劣环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