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庞涓和孙膑。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庞涓和孙膑算是纵横派弟子唯一斗得你死我活的一对师兄弟。
庞涓年长于孙膑,自出师之后便投身魏国,并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成为了一名备受尊崇的将军。
由于屡立战功且善于谋略,庞涓深得魏惠王的赏识与信任。然而,庞涓内心深处却潜藏着对孙膑才华的极度嫉妒之情。
于是,庞涓心生一计,佯装热情地将孙膑邀请至魏国。
孙膑对此毫无防备,满心欢喜地来到魏国,期待能与庞涓一同施展抱负、为国效力。
岂料,这竟是庞涓精心布下的陷阱。原因很简单——嫉妒。
孙膑乃是赫赫有名的“兵圣”孙武之后人,其血脉之中流淌着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得益于这优良的基因传承,孙膑自小就在军事领域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异禀。无论是对兵法战略的领悟能力,还是排兵布阵的巧妙构思,都令众人惊叹不已。
相比之下,庞涓虽然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在与孙膑同窗共学之时,他却始终难以超越这位同门师兄弟。
尽管庞涓同样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但每次在学业较量或是实践演练当中,他总是稍逊于孙膑一筹。
久而久之,这种差距逐渐在庞涓心中埋下了一颗嫉妒的种子。
从最初的相互切磋琢磨到后来的暗自较劲,庞涓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表面上看,他依旧与孙膑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友谊,两人时常一同探讨学问、交流心得,在外人眼中俨然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挚友。
可只有庞涓自己清楚,每当看到孙膑受到师长们的称赞以及同学们的敬仰时,那股强烈的嫉妒之火便会在心底熊熊燃烧起来。
所以,庞涓在热情的邀请孙膑入魏后,就在背地里向魏惠王进谗言,诬陷孙膑暗通齐国,意图叛国投敌。
魏惠王听闻此言勃然大怒,未经详查便下令将孙膑处以极刑——挖去他的膝盖骨,并在其面容上刻下屈辱的字迹以示惩戒。
遭受如此酷刑的孙膑身心俱创,但他深知此时若不隐忍,必将性命难保。
于是,孙膑强忍着剧痛和悲愤,装出一副疯癫痴傻之态以迷惑众人。
幸运的是,他成功地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此后,孙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回了齐国。
齐国国君齐威王久闻孙膑之才名,一次田忌赛马,让齐威王见到了这位饱经磨难却依旧坚毅聪慧之人,不禁大为钦佩。
齐威王深知孙膑所受冤屈以及他那非凡的军事智慧,毫不犹豫地对其予以重用,委以重任。
从此,孙膑得以在齐国一展身手,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复仇与报国之旅。
桂陵之战。
孙膑围魏救赵的阳谋巧妙化解赵国的难题,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也在庞涓心头埋下难以挥去的阴影。
此次战败后,庞涓十分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痛下杀手,实在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但当下的情况悔也无用,要想除掉心魔,就必须在战场之上大胜孙膑。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最着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结果,最终以孙膑的完全获胜而告终,庞涓却只落得一个自刎的凄惨下场。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