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盖聂的剑 高渐离的剑

士为知己者死!

面对如此深情厚意,荆轲内心深处的侠义之心逐渐被触动,最终还是应允了太子丹的请求。

在一个月黑风高、万籁俱寂的夜晚,荆轲与太子丹悄悄地相聚在了一间密室之中。这间密室位于宫殿的深处,周围布满了严密的守卫,确保不会有任何人能够窥探到他们正在谋划的惊天大事。

两人围坐在一张古朴的木桌前,桌上摆放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他们凝重而严肃的面容。

荆轲与太子丹面对面坐着,彼此真诚的对视着,都看到了对方目光中的坚定和决绝。

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们压低声音,开始详细而周全地商讨起这次刺杀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切入点——那便是秦王嬴政对燕国广袤土地所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

基于这个关键因素,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决定先由荆轲亲自携带燕国肥沃富饶的督亢地区地图前往秦国,以献图之名求见秦王。

与此同时,还要带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作为另一份极具诱惑力的“礼物”。

凭借这两份珍贵的“诱饵”,想必足以引起秦王的高度关注,并成功获得接近他的难得机遇。

樊於期本为秦国的将军,后因得罪秦王而奔亡他国,辗转流亡,逃往燕国。

秦王嬴政屠戮樊於期的家人,并以“金千斤,邑万家”的条件悬赏其首级。

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进献秦王,以便行刺,太子丹不忍。

为了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荆轲亲自私下拜访了樊於期。

在那个静谧的夜晚,烛光摇曳,荆轲向樊於期坦诚地阐述了整个刺杀计划。

樊於期为助荆轲刺秦,立即自杀。后人有诗赞: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对于樊於期舍生取义,以自刎的方式来成全这次伟大的行动,不仅荆轲和太子丹感动,但凡知道这次行动的,内心都无比敬佩樊於期的忠诚与勇气。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提高刺杀的成功率,太子丹四处奔走,苦苦寻觅能够一击致命的刺杀利器。

毕竟,机会只有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知赵国人名叫徐夫人所铸造的匕首锋利无比,堪称天下一绝。

太子丹如获至宝般将其购得,然后又命人用毒性极强的毒药精心煮炼此匕首,最后小心翼翼地藏入那张精心绘制的督亢地图之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一番筛选,太子丹挑选了年轻勇猛的秦舞阳做荆轲的搭档,协助完成此次艰巨任务。

出发这天,太子丹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几位亲信宾客,身着洁白如雪的衣裳,头戴白色的帽子,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易水河畔,为荆轲和秦舞阳送行。

高渐离手持筑琴,端坐于岸边。随着他手指灵动地拨动琴弦,激昂悲怆的乐声响起。

荆轲与高渐离心有灵犀,配合默契,高声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那歌声响彻云霄,回荡在易水两岸,其中饱含着荆轲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豪迈精神,令人闻之动容。

在秦王的接见仪式上,荆轲成功引起了秦王的注意,但在行刺时被秦王察觉并反击。

荆轲被秦王那锋利无比的剑斩断左腿后,如困兽犹斗般将匕首奋力投向秦王,然而却未能命中,最终惨死于秦王侍卫的刀下。

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宋子县当起了佣工。

后来,秦王得知高渐离拥有高超的琴技,犹如伯乐发现千里马一般,将其召进宫中演奏。

可惜,高渐离荆轲好友的身份最终还是败露了。只是,高渐离琴艺高超,秦始皇为了以防万一,竟然残忍地派人弄瞎了高渐离的双眼,然后留在身边。

高渐离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仇恨,决心要为他的挚友荆轲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