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看着风静言侃侃而谈的模样,再想想前面的木羽、灰知嫁、巫夜枫和桂疆野都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表现,苏小丫不得不感慨大师们的人生感悟,终究比自己这些庸人要深刻许多。
这句话出自南怀瑾的《人生最高境界》?,原文是: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里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思虑至此,苏小丫如同醍醐灌顶,整个人陷入了顿悟之中。
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前行道路的方向,更是深刻地阐释出人生所应追寻的至高境界。
以佛家那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作为内在的涵养,让善良与怜悯充盈于胸怀之间;凭借道家那刚正不阿、超凡脱俗的风骨来构筑坚韧不屈的精神脊梁,支撑起我们面对世间风雨的勇气和决心;外表则是展现出儒家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风度仪态,用彬彬有礼的举止去与人交往相处。
如此这般,便能以一种豁达大度且宽容仁厚的心态来看待这个广袤多彩的世界。
毕竟,道家智慧最机敏,儒家智慧最中正,佛家智慧最超脱。
如果将佛家、儒家、道家融会贯通,自然能够做到悦纳自己,善待残缺,哪怕轻如尘埃,也能翩然起舞。
想到这里,苏小丫不由得想到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乞丐皇帝——朱元璋。
这世上,谁比卑微入泥的乞丐更落魄?
这世上,谁又比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皇帝更加尊贵,更加睥睨众生?
唯有朱元璋一人,完成了史上最强最华丽的逆袭。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于 1328 年降临在濠州钟离那片土地上的一个贫苦农家之中。
自小,他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常常食不果腹。为了能够勉强糊口,年幼的朱元璋不得不早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到地主家里去放牛,以此来换取微薄的收入,维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时光荏苒,转眼间朱元璋已经 15 岁了。
这一年,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旱灾如恶魔般肆虐而来,紧接着蝗灾又铺天盖地席卷而至,更可怕的是瘟疫也接踵而至。
在这场天灾人祸的浩劫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先后离他而去,家中仅剩下他与二哥相依为命。
面对亲人离世的巨大悲痛,兄弟俩连埋葬亲人的方寸之地都难以求得。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只得放下尊严,下跪向地主刘德苦苦哀求,希望能得到一小块土地用以安葬亲人。
然而,刘德却铁石心肠,不仅冷酷地拒绝了他的请求,还加以无情的侮辱和嘲讽。
就在他们陷入绝境之时,善良的邻居刘继祖挺身而出,慷慨解囊,赠予他们一块土地用于安葬逝者。
家道从此一落千丈,朱元璋失去了最后的依靠。
为了生存下去,他别无选择,只能投身于皇觉寺,拜高彬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成为一名僧人。
本以为在寺庙中可以寻得一份安宁与温饱,但好景不长,由于当地遭遇严重的饥荒,寺内的存粮也很快消耗殆尽。
无奈之下,住持只好遣散众僧,让他们各自外出云游化缘,以求一线生机。
就这样,年仅 17 岁的朱元璋被迫踏上了流浪乞讨之路,正式沦为了一名乞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元璋拖着疲惫的身躯,游走于四方大地。
一路上,他目睹了无数百姓在元朝残暴统治下如蝼蚁般悲惨的生活,亲身感受到了世间那如冰窖般寒冷的人情、如炎夏般炙热的世态。
最为凄惨的一回,朱元璋竟然连续三日都未能讨要到哪怕一口饭菜果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