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丰臣秀吉:从农民到天下人的传奇之路

天正十四年(1586年)九月九日,秀吉被正亲町天皇赐予新的氏名“丰臣”,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之后的第五大氏。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秀吉就任太政大臣,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为了加强与德川家康的关系,秀吉将妹妹朝日姬嫁与家康,并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家康处作为人质,从而确保了德川家康的忠诚。

天正十五年(1587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请求秀吉支援,秀吉随即派遣丰臣秀长率领大军进攻岛津氏。通过一系列战役,岛津氏最终被降服,并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秀吉颁布了禁止基督教传播的法令,开启了日本的禁教锁国政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秀吉在天正十六年(1588年)实行了“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施兵农分离,这一政策有效地加强了对武士阶层的控制。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秀吉发动了小田原之战,最终消灭了后北条氏,基本上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小田原之战中,秀吉率二十万大军进攻后北条氏,攻陷了北条氏的多个支城,并逐渐逼近小田原城。最终,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战后,秀吉重新划分了各大名的领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日本的统治地位。

天正十九年(1591年),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并自称为太阁。同年,他还发动了平定九户政实之乱的战役,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的大名平定了叛乱。此外,秀吉还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但具体原因至今仍不明朗。

八、征伐朝鲜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国家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秀吉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怀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的目标首先是征服朝鲜,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印度。这一野心在文禄元年(1592年)付诸实践,秀吉派遣14万大军征伐朝鲜,其中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由宇喜多秀家担任元帅,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共出动步兵14万,水军8250人,战舰700余艘。

战争初期,日军凭借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先进的火枪技术,迅速攻占了朝鲜的多个重要城市。1592年4月,日军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拉开了侵略朝鲜的序幕。日军的攻势异常猛烈,以极快的速度攻占了朝鲜王京汉城和平壤,随后迅速推进至朝鲜北部,直逼明朝边境。朝鲜国王李昖见势不妙,立即向明朝求援。

面对朝鲜的紧急求援,明神宗决定出兵援助。1592年12月26日,明朝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明军与朝鲜军队联手,对日军展开了反击。

1593年1月,明军在李如松的指挥下,成功收复了平壤。这场战役中,明军的火器和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的攻势受到严重阻碍。平壤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朝鲜和明朝的士气,也迫使秀吉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

在平壤之战后,丰臣秀吉意识到短期内无法实现征服朝鲜的目标,遂与明朝展开和谈。和谈过程中,秀吉提出了一系列夸张的要求,包括迁都北京、将北京周边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领地,甚至任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这些要求显然过于苛刻,最终未能得到明朝的接受。

尽管第一次入侵未能实现其目标,秀吉并未放弃。文禄四年(1595年),他再次策划了第二次入侵朝鲜的行动。然而,此时的秀吉已经年迈多病,加之国内局势不稳,第二次入侵同样未能取得显着成果。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在朝鲜的战事也逐渐偃旗息鼓。

在征伐朝鲜的过程中,丰臣秀吉的国内政治局势也开始动荡。文禄四年(1595年),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并最终赐死。丰臣秀次的支持者,如前野长康等人,也被迫切腹自尽。这一系列行动的原因复杂,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消除潜在的政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确保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能够顺利继承家业。

九、晚年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在伏见城逝世。临终前,秀吉深知自己的幼子丰臣秀赖(とよとみ ひでより)尚未成年,无法独自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因此他精心安排了五大老辅佐秀赖,以确保丰臣政权能够延续。这五大老分别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和上杉景胜。秀吉的这一安排旨在通过合议制度来平衡各方势力,尤其是抑制德川家康的崛起,以维护丰臣家的统治地位。

秀吉去世后,五大老和五奉行(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浅野长政)迅速行动,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是石田三成,作为五奉行之首,负责处理秀吉去世后的各项事务。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引发混乱,石田三成和其他奉行们隐瞒了秀吉的死讯,继续指挥入侵朝鲜的日军与明朝议和,并逐步撤军。这场战争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削弱了丰臣家的实力,还为德川家康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尽管秀吉在临终前做了周密的安排,但五大老之间的权力平衡很快被打破。德川家康在五大老中最具影响力,他的势力逐渐增强,开始与其他四位老臣产生分歧。前田利家作为秀吉的忠实支持者,原本是制衡德川家康的关键人物,但他在庆长四年(1599年)去世,使得德川家康的势力更加无人能制。

随着前田利家的去世,丰臣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变得更加激烈。石田三成作为五奉行之首,开始与德川家康对立,双方各自笼络势力。石田三成主张维护丰臣家的统治,而德川家康则希望掌握更多权力。这种对立最终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形成:东军以德川家康为首,西军以毛利辉元为首。

庆长五年(1600年),两军在关原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史称关原合战。在这场战役中,德川家康的东军凭借精良的准备和战略优势,最终击败了毛利辉元的西军。关原合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德川家康的地位,也为他后来建立江户幕府奠定了基础。

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建立了江户幕府。这一任命标志着丰臣家的统治正式结束,德川家康成为日本新的统治者。丰臣家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在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的大坂冬之阵和大坂夏之阵中被彻底消灭。这两场战役中,德川家康的军队彻底摧毁了丰臣家的最后抵抗,丰臣秀赖自杀,丰臣家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