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张允随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行政管理能力。他首先派遣军队前往思茅地区,与叛军交战,并成功解除了思茅的围困。然而,叛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逃往了攸乐地区。在那里,一名知县章纶在前往会城的路上不幸遇害。张允随迅速调整战略,命令军队追击叛军,最终在临安(今云南建水)击败了剩余的叛军力量,并成功擒获了叛乱首领刁兴国。
在军事行动取得胜利之后,张允随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是着眼于长期的边疆稳定和发展。他认为,仅靠军事手段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教育、经济等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消除叛乱的根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水利建设与民生改善
进入乾隆年间,张允随被赋予了更大的职责,包括署理云南总督等重要职务。面对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水利条件,张允随深刻认识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以确保农田灌溉,并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云南的水利情况非常特殊,水源大多来自山区,水流湍急,地形高低起伏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水资源,成为摆在张允随面前的一大难题。他深入实地调研,了解了当地水利设施的现状,发现许多地方的沟渠堵塞,灌溉系统不完善,导致农田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五、经济多元化与行政效率提升
在张允随担任云南总督期间,他不仅致力于水利建设和矿业发展,还关注到了云南盐业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军事部署来提升行政效率。云南的盐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军事部署的合理性则直接关系到边疆的安全与稳定。
盐业发展与销售分配
雍正年间,云南的盐业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盐的供应时常短缺。张允随注意到这一问题后,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雍正十一年(1733年),云南安宁地区发现了洪源井,经过试煎后,年产量可达二十一万多斤。随后,丽江地区又发现了老姆井,年产量也有十八万多斤。
张允随意识到,这些新发现的盐井不仅可以缓解云南本地的盐供应问题,还能通过合理的销售分配方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他向朝廷汇报了这一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销售分配方案。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他建议将新盐井生产的盐进行分地行销,并定为年额,确保各个地区都能够公平地获得所需的盐。
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盐供应的问题,还促进了云南内部市场的均衡发展。通过合理的销售分配,盐价得以稳定,既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又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军事部署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