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文官喊打

新汉与前宋一样,自开国以来,天下各处自然灾害不断,但王伦提高了行政效率,朝廷不会因地方官员治理期间出现灾害而考评降低,要求一旦出现灾害,各地官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从而快速进行抢救。

为此朝廷特意制定了灾害预警与应对制度,这就让地方官员们“在其位、谋其职”,有了敢于任事的决心。

如今各行省吏员考试已成定制,但民间百姓们仍旧习惯性地将在京诸衙门的招聘考试称为“科举”,除了一些特殊的衙门岗位需要专业要求外,官吏的选拔,仍旧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被录取者也要入诸部寺实习学习,然后再分配到各个衙门当中。

这就意味着新朝的小吏群体也彻底被纳入到官吏升降体系当中,小吏群体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并按照品级发放俸禄,所以与前宋相比,本朝的官吏规模变得更加庞大了。

但朝廷不再荫官,不再设寄禄官,“冗官冗员”现象已经大幅度被削弱,更别提王伦从立国之初就不断改革的“冗兵”问题了。

本朝的小吏有了稳定的俸禄,有了可以上升为官的通道,再不似前宋那般没有工资,只能靠勒索百姓生活,吏治也大为改善。

王伦很清楚,吏治的清明,靠得不是官吏自身的道德修养,而是朝廷坚持的监察制度,监察院的御史们会不定期地派往各地巡视,度支司也承担了一部分查账的监管权力,加上仪鸾司的对内监督、朱贵等以户部官员身份为掩护的深入基层,再加上王伦在山东、河北推行的乡议局制度,监督权也被下放了一部分至民间。

靠着强有力的、多线的监督监管,一批能任事、积极进取的官员也从基层不断被提拔了起来,这让许多民间百姓们第一次意识到,朝廷和官府是真的在服务于这天下的大多数人。

新朝的御史,王伦有一个挑选用人的标准,那就是“性刚直”,直白一点,就是一根筋、极其坚持原则。

甚至可以说,新汉的官场风气,就是靠着这些不畏强权、不计私利的御史们给扭转过来的。

通过对官场吏治的整顿,天下的许多事务也走上了正轨,但对于王伦而言,他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将常平仓制度彻底铺开。

新朝硬性规定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谷贱伤农”,也就稳定了新朝人口最为庞大的农民,如今各府各县都修建了常平仓,朝廷便可以通过储备的粮食,完成调度、赈灾等工作。